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邓松汤超莲游大伟  
【摘要】:1998年冬春季广东和香港沿海的赤潮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和损失严重为历史罕见。赤潮灾害造成网箱养殖鱼类大量死亡,其中1998年3-4月珠江口的赤潮造成粤港两地的水产养殖业损失3.5亿元。这次严重的赤潮事件与广东沿海异常高海表水温(SST)有密切关系。本文根据海洋站、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和历史文献,较系统的分析这次异常高SST成因。认为引起异常高SST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受强E1 Nino影响、冬季风异常弱、南海高压持续偏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浩;程炳岩;罗孳孳;;重庆春播期间降水特征及其与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J];气象;2011年09期
2 刘星燕;黄山江;赵海江;顾润香;;近50年西北地区春季降水异常与Key海区海温异常的相关及SVD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3 王晓莉;陈海山;;长江中下游三市夏季高温异常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温异常的可能联系[J];陕西气象;2011年04期
4 陈海刚;贾晓平;蔡文贵;王增焕;秦洁芳;杨涛;;1989—2010年广东沿海牡蛎体内锌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污染水平分析[J];水产学报;2011年08期
5 赵巧莲;李崇银;谭言科;;亚太地区冬季海平面气压异常的偶极型结构及其与海温的关系[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1年05期
6 王兴华;;老科技人员如何在市场经济中大显身手[J];金秋科苑;1995年01期
7 王璐;周天军;刘海龙;邹立维;;两种热通量边界条件对热带太平洋海温模拟的影响[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1年04期
8 尹志聪;王亚非;袁东敏;;梅雨准双周振荡的年际变化及其前期强信号分析[J];大气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松;汤超莲;游大伟;;1998年冬春季粤港赤潮爆发海区异常高SST成因分析[A];第一届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邓松;;广东沿海环境资源和保护的思考[A];第六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五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3 钱宏林;刘康富;曾浓绥;;广东沿海的赤潮生物与赤潮研究[A];第一届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吴迪生;黎广媚;赵雪;俞胜宾;白毅平;王贝贝;;1998年广东沿海赤潮与海洋水文气象关系研究[A];第一届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亢兴;刘秦玉;;春季印度洋暖海温异常与副热带高压[A];“海洋动力过程与天气、气候变化”联合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黄日恒;吴业彪;廖小琼;;广东沿海的北西向断裂与强震分布[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7 齐雨藻;王艳;沈萍萍;陈菊芳;徐宁;吕颂辉;;广东沿海DMS/DMSP分布与浮游植物的关系[A];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宋丽莉;毛慧琴;汤海燕;刘爱君;;广东沿海近地层大风特性的观测分析[A];2004全国结构风工程实验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黄安宁;;南海海温异常影响南海夏季风的数值模拟研究[A];第三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辜小莲;齐雨藻;徐宁;陈菊芳;吕颂辉;;广东沿海典型养殖区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A];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宁;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各向同性分区及其气候学特征[D];兰州大学;2007年
2 付建建;海温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及冬季风年际变异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贾建颖;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准两年振荡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4 宗海锋;ENSO引起的全球和局地环流异常对梅雨期降水影响过程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5 王彦明;北大西洋长周期年代际振荡(AMO)对亚洲季风区气候的影响—观测及多模式模拟[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温娜;广义平衡反馈方法及其在研究海洋对大气反馈中的初步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谭桂容;夏季亚洲中纬度大陆高压活动特征及其异常的机理[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8 侯威;极端事件检测、评价方法及中国近40年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9 南素兰;春季南半球环状模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关系及相关联的全球海温变化模态[D];兰州大学;2006年
10 潘婕;夏季欧亚中高纬持续异常环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萍;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时间变率与东亚夏季风潜在可预报性关系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2 张黎红;大连地区冬季气温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子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3 李玲;福建省雨季降水异常规律及其成因的初步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4 谷阳光;广东沿海沉积物中生源要素、重金属分布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D];暨南大学;2009年
5 李忠贤;黑潮区域海温异常与东亚季风之间相互关系的初步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6 于润玲;华北夏季降水异常规律及其成因的初步分析[D];南京气象学院;2002年
7 翟亮;中纬度西北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冯娟;热带太平洋三极型和偶极型海温异常对中国夏季气候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9 陈科艺;江淮地区梅雨期降水与海温的SVD分析及相关数值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10 周建玮;高原积雪和海温异常影响西北夏季气候的数值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小熊;广东沿海成品油 资源少 市场俏[N];中国物资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陈萌 发自广州;广东沿海石化产业带现雏形[N];第一财经日报;2004年
3 刘如春;惠州竹园村民告别“饮水难”[N];中国矿业报;2007年
4 李炜娜;当一个个梦想在两岸升腾[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5 ;湘米飘香广东沿海 川粮购销大幅增长[N];粮油市场报;2001年
6 记者 李文才通讯员 方绪银 童日福 陈斌;“两个对照”“十个克服”清除思想大解放的障碍[N];南方日报;2008年
7 杨璇;海洋与干旱[N];中国海洋报;2010年
8 记者 黄丹彤 刘彦广 赵琳琳;地震对广东沿海不产生直接影响[N];广州日报;2006年
9 丘战;广东沿海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及启示[N];中国改革报;2003年
10 通讯员 胡玉蓉 陈世清;三项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过验收[N];中国气象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