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刘增宏许建平李磊侍茂崇  
【摘要】:依据1998年夏冬季期间实施的两个海洋强化观测航次所获CTD资料,用系统聚类、Fuzzy模式聚类、Bayes判别分析和模糊分析等水团分析方法,对南海海域水体的结构和水团配置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南海海域主要存在两大水系,即南海本地水(南海水)和外海水(西北太平洋水或黑潮水).实际上,南海水控制了几乎整个调查海域,而黑潮水仅出现在台湾岛西南250 m以浅水域.夏季,南海存在9个主要水团,即沿岸冲淡水、近岸混合水、南海表层水、南海次表层水、南海次-中层混合水、南海中层水和南海深层水以及黑潮表层水和黑潮次表层水.冬季,南海主要存在7个水团,它们是沿岸冲淡水、近岸混合水、南海表层水、南海次表层水、南海次-中层混合水、南海中层水和南海深层水.未能观测到黑潮表层水和黑潮次表层水.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谢华伟;;加里曼丹岛西北侧低盐水季节变化及机理分析[J];海洋学研究;2011年02期
2 何晋娜;沙龙滨;刘焱光;蒋辉;;西格陵兰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硅藻组合[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年04期
3 闫丽;任景玲;罗建;吴莹;周锋;郝锵;刘素美;;长江口邻近海域溶解态铝的分布及季节变化[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1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增宏;许建平;李磊;侍茂崇;;1998年夏冬季节的南海水团及其分布[A];中国海洋学文集——南海海流数值计算及中尺度特征研究[C];2001年
2 朱赖民;;多元统计分析在南海水团划分中的应用[A];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青年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海洋湖沼科学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柴心玉;孙军;刘东艳;钱树本;;琉球群岛邻近水域叶绿素a分布与水团和跃层的相关性[A];中国海洋学文集——西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研究(二)[C];2000年
4 侍茂崇;江明顺;许建平;薛惠洁;柴扉;;南海西南部环流[A];中国海洋学文集——南海海流数值计算及中尺度特征研究[C];2001年
5 柴扉;薛惠洁;许建平;侍茂崇;蒋松年;;南海中、北部海域主要环流及其季节演变[A];中国海洋学文集——南海海流数值计算及中尺度特征研究[C];2001年
6 高山;;使用水团追踪模式对赤道13℃水的追溯[A];“海洋动力过程与天气、气候变化”联合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冯正平;;服务“三农”是三赢:互联网上水产咨询服务的实践与思考[A];《“三农”问题与中部崛起》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徐兆礼;李鸣;张光玉;何新春;;涉海电站取排水口工程设计环保措施[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9 马成英;刘怀山;;探测海水特性的地震正演模型分析[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五)——地球物理与海洋安全[C];2009年
10 于洪华;袁耀初;苏纪兰;苗育田;沈雪龙;;1997年冬季台湾岛以东黑潮及其附近海域水文特征[A];中国海洋学文集——西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研究(二)[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元龙;热带西太平洋温跃层水团时空特征及中小尺度海洋过程的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2 张磊;长江口、东海的镭同位素及其在水团混合分析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庄丽华;黄东海陆架晚第四纪古环境演化及海平面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4 刘洋;南海次表层、中层水团结构及其运动学特征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高姗;南海低营养级生态要素时空分布特征及模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刘玲玲;热带气旋在海洋能量平衡和水团平衡中的作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陈更新;南海中尺度涡的时空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8 南峰;台湾西南部海域流—涡结构及其演变规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何琰;北欧海锋面特征分析与深层水体结构和环流及其对溢流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10 杨燕辉;中国典型海域超微型生物生态学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骏;南海水团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2 温国义;利用NOAA-AVHRR探讨中国北部海域的环流和悬浮泥沙沉积作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3 鞠霞;北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源区的流场及热通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季倩;长江口邻近海域水体及底栖微微型浮游生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春辉;南海中层水的年际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刘建栋;冬季东中国海表层pCO_2的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王刚;棉兰老潜流时空变化特征的初步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康建军;南大洋内潮与混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9 王颢;夏季台湾暖流的水文、化学特性及其对东海赤潮高发区生源要素补充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孟芳芳;成品油管道携水特性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特派记者 周元 谭丽琳 陈成智;加强保护南海水下“遗珠”[N];海南日报;2009年
2 徐殿闯 特约记者 吕志强;我军新一代野战给水装备落户某给水团[N];解放军报;2009年
3 李俊雄;东莞内销或可试水团购渠道[N];东莞日报;2011年
4 记者 李东梅 实习生 张娟娟;弘扬给水团精神 再接再厉创佳绩[N];宁夏日报;2008年
5 马三成 特约记者 魏春;宁夏军区给水团再掘甘泉101眼滋润千里旱塬[N];解放军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王晓樱 采写;加强保护南海水下文物[N];光明日报;2009年
7 康兆明;某预备役给水团为地方招商引资提供水源保障[N];解放军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杜悦英;小南海水电站前景未卜[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9 滕国军、康兆明;某预备役给水团37名技术能手申请留队[N];中国国防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孟登科;先掐头,再去尾,长江鱼儿哪里游?[N];南方周末;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