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夏季南海上层环流与中尺度涡旋观测研究
【摘要】:利用1998年夏季SCSMEX期间在南海获取的大范围ADCP资料,与由南海环流模式计算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研究了该时期南海环流与中尺度涡的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南海确实存在多涡结构,调查期间在整个南海域大约有18个比较显著的中尺度涡旋或类似中尺度涡特征的运动系统;(2)在台湾浅滩南部发现一支较强的西向流;(3)114°E经线以西中尺度涡能量显著高于东部;(4)12°N纬线以南的南沙海域中尺度涡多而强盛.南海众多的涡旋分布,反映了南海环流的复杂性.南海海流的生成机制,似乎应是风、海岸线、海底地形、密度、惯性效应和陆架波等因素共同作用结果.
|
|
|
|
1 |
程旭华;齐义泉;;基于卫星高度计观测的全球中尺度涡的分布和传播特征[J];海洋科学进展;2008年04期 |
2 |
袁业立,郑全安,邹建生,潘增弟;陆坡水域涡旋的运动及变化[J];中国科学B辑;1991年10期 |
3 |
苏京志,王东晓,陈举,杜岩,谢强;利用回归模型模拟卫星跟踪海洋漂流浮标轨迹[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6期 |
4 |
高理;刘玉光;荣增瑞;;黑潮延伸区的海平面异常和中尺度涡的统计分析[J];海洋湖沼通报;2007年01期 |
5 |
胡敦欣,丁宗信,熊庆成;东海北部一个气旋型涡旋的初步分析[J];科学通报;1980年01期 |
6 |
郭景松;袁业立;熊学军;郭炳火;;吕宋海峡两侧中尺度涡统计[J];海洋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
7 |
周慧;袁东亮;郭佩芳;侍茂崇;张启龙;;Argo剖面浮标显示的棉兰老岛以东中层环流的中尺度信号特征[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年01期 |
8 |
郑全安,袁业立;海洋中尺度涡旋在陆架上衰变的解析模式研究[J];中国科学B辑;1989年02期 |
9 |
何云,袁业立,方正;数值模拟中尺度涡旋的特征分析[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3年04期 |
10 |
;“中尺度涡旋研究”专辑征稿启事[J];热带海洋学报;2011年02期 |
11 |
宫乃斌;;大海的探戈——涡旋[J];百科知识;2010年18期 |
12 |
宫乃斌;;大海的探戈——涡旋[J];科学24小时;2010年10期 |
13 |
杨昆,施平,王东晓,游小宝,李荣凤;冬季南海北部中尺度涡旋的数值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0年01期 |
14 |
刘泽;陈才生;侯一筠;;台湾北部海域黑潮与中尺度涡旋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集刊;2009年00期 |
15 |
张德山;;海洋天气式涡旋[J];海洋通报;1980年05期 |
16 |
徐丹亚,赵保仁;冬季青岛-石岛近海中尺度涡旋数值模拟[J];海洋科学;1998年02期 |
17 |
景振华;海洋中的天气式涡旋[J];海洋与湖沼;1992年01期 |
18 |
徐丹亚,赵保仁;青岛─石岛近海反气旋中尺度涡旋存在证据及数值模拟[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9年02期 |
19 |
陈敏,侯一筠,赵保仁;冬季东中国海环流中的中尺度涡旋数值模拟[J];海洋科学;2003年01期 |
20 |
齐光雅;杜云艳;曹峰;;基于粗糙集的南海中尺度涡旋时空关系抽取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1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