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雪松;韦冠一;翟利华;张子斌;徐宗浩;;电子轰击型离子源中抑制H_3~+的几点思考[J];质谱学报;2011年02期 |
2 |
谈树苹;郝小娟;赵立飞;;在线直流辉光放电光源的研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8年00期 |
3 |
石磊;李金英;赵志军;纪存兴;唐占梅;;含氚氢同位素丰度分析应用于氚半衰期的测定[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0年S1期 |
4 |
大海;;等离子体源质谱法:开发和应用[J];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99年01期 |
5 |
杨明太;吴伦强;张连平;;质谱、α谱联合测定钚年龄[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9年05期 |
6 |
李红娥;;用概率论计算质谱的氢同位素相对丰度[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7年18期 |
7 |
谈树苹;郝小娟;赵立飞;;直流辉光放电光谱法测定氢气的原子光谱[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9年00期 |
8 |
茗;;新的氢同位素[J];物理;1964年02期 |
9 |
许宗荣,王凤,朱正和,芶清泉;排列通道的量子力学——Ⅱ、氢同位素多原子分子结构的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87年01期 |
10 |
李赣,陆光达,蒋国强;高流速下钯上氢氘的排代研究[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03年01期 |
11 |
王和义,傅依备,朱正和;金属锡表面吸附氢同位素的量子力学计算[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4年02期 |
12 |
朱正和,孙颖,钟正坤,张莉,王和义;金属镍吸附氢同位素的量子力学计算(二)——溶解度的计算方法[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3年04期 |
13 |
朱正和,刘幼成,王红艳,蒋刚,谭明亮,武胜,蒋国强,罗德礼;金属镍吸附氢同位素的量子力学计算[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8年04期 |
14 |
阮文;罗文浪;张莉;朱正和;;氢同位素重水分子D_2O(~1A_1)的结构与分析势能函数[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09年02期 |
15 |
冉鸣,蒋刚,王红艳,朱正和,蒋国强,武胜,罗德礼;铝吸附氢同位素的热力学数据的量子力学计算[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9年03期 |
16 |
罗文浪;阮文;张莉;谢安东;朱正和;;氢同位素氚水T_2O(~1A_1)的解析势能函数[J];物理学报;2008年08期 |
17 |
王海丹;;韩国“人造太阳”成功生成等离子体[J];国外核新闻;2008年09期 |
18 |
陆光达,蒋国强,李赣,汪小琳,傅依备;金属氢化物柱内氢同位素的快速排代[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3年S1期 |
19 |
雷洁红;邢丕峰;唐永建;张运娟;;密度泛函理论研究LiX(X=H,D,T)体系的热力学性质[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10期 |
20 |
赵永魁;谭桂生;;归一化原子模型及其数理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