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波段相对论磁控管的三维粒子模拟研究
【摘要】:利用场论的方法推导了6腔扇形腔结构相对论磁控管的色散关系,并用牛顿迭代法对色散关系进行了求解,得到了色散关系曲线.利用三维PIC粒子模拟,对该结构的相对论磁控管分别进行了冷腔和热腔研究,冷腔研究得到了π模谐振频率为2.42GHz,与本文理论推导的色散关系有很好的一致性.在热腔情况下,电子能量为437keV,电子束流为12.2kA,外加磁场为0.6T,模拟得到了频率为4.5GHz,平均峰值功率为0.96GW的C波段的高功率微波输出,分别通过相空间图和不同腔内射频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可以确定器件工作在2π模,效率约为18%,且频谱纯净.当进一步对参数进行优化后,在注入的电子能量和电子束流分别为1.05MeV和20.7kA,外加磁场为0.7T时,得到平均功率达到约4.4GW,频率为4.37GHz微波输出,效率约为20%.
|
|
|
|
1 |
李天明;李家胤;于秀云;张廷伟;汪海洋;李浩;周翼鸿;邹焕;;影响相对论磁控管效率的因素分析[J];电子学报;2006年09期 |
2 |
李天明;李家胤;董斐斐;于秀云;汪海洋;李浩;周翼鸿;;相对论磁控管中自磁场的影响[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11期 |
3 |
赵林;钱宝良;李锐;杜广星;;C波段相对论磁控管的三维粒子模拟研究[J];中国物理C;2008年S1期 |
4 |
刘亿亮,李立萍,杨晓波;半导体器件高功率微波毁伤阈值实验[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4年03期 |
5 |
戴大富;高功率微波的发展与现状[J];真空电子技术;2004年05期 |
6 |
谢文楷;强流相对论电子学若干新进展[J];电子学报;1995年06期 |
7 |
王晴;袁军;张和华;尹志勇;种银保;;HPM对军用医疗装备的影响及防护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9年10期 |
8 |
巨金川;葛行军;钟辉煌;舒挺;;1.6GHz同轴相对论返波振荡器耦合阻抗(英文)[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01期 |
9 |
钟哲夫;高功率微波束的旋摆扫描方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1年03期 |
10 |
侯德亭,周东方,牛忠霞,王玉光;由折射指数计算高功率微波的击穿阈值[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
11 |
胡涛,毛天鹏,周东方;高功率微波大气传输轨迹模拟[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
12 |
袁成卫,钟辉煌,刘庆想,钱宝良;半径渐变同轴波导模式耦合系数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08期 |
13 |
李少甫,丁武,杨中海;新型高功率虚阴极径向反射速调管振荡器[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11期 |
14 |
樊玉伟;钟辉煌;郑世勇;舒挺;;X波段磁绝缘线振荡器的模拟研究(英文)[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03期 |
15 |
邹伟;侯德亭;王芊;牛忠霞;周东方;;高功率微波在电离层中传播的折射率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10期 |
16 |
王聪敏;张博;;WCDMA系统中PIM的分析与测量[J];现代电子技术;2007年21期 |
17 |
宋刚永;聂开俊;;W波段准光模式变换器的优化仿真设计[J];信息技术;2010年11期 |
18 |
舒楠;张厚;李圭源;;强电磁脉冲对雷达系统影响分析[J];战术导弹技术;2011年01期 |
19 |
秦钊;路明;刘敬蜀;王孝福;张戎;;高功率微波对无线电引信的效应分析[J];舰船电子工程;2011年08期 |
20 |
吴坚强;高功率微波的发展和应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6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