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速度对ULCB钢相变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低碳(超低碳)贝氏体钢因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得到广泛研究,工艺上发展了驰豫-析出-控制相变技术(RPC)。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驰豫和快冷是得到细小尺寸的板条贝氏体组织的重要因素, 冷速在10℃/S以上得到以板条贝氏体为主的组织,低冷速下则得到粒状贝氏体为主的组织。本文在上述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取得武钢工业性生产的800MPa 级ULCB钢试样,利用热模拟实验分析了较宽范围内冷却速度对相变和组织结构的影响,为合理、精确地控制组织类型及细化组织尺寸提供实验依据。
|
|
|
|
1 |
张晓燕;闫超杰;梁益龙;李广宇;赵杰;;冷却速度对新型贝氏体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08年16期 |
2 |
张振戎,孙丽杰,孙丽坤;4216钢过冷奥氏体转变的测试与研究[J];一重技术;2004年02期 |
3 |
殷光虹;;25MnV钢贝氏体转变行为研究[J];钢管;2010年02期 |
4 |
宋文娣,张克勤,吕建,郑炀曾;一种含硅贝氏体钢的连续转变动力学及其金相组织[J];金属热处理;2002年02期 |
5 |
梁益龙;谭起兵;;稀土对Mn-RE系贝氏体钢CCT曲线及组织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09年08期 |
6 |
刘晓;张明星;陈大明;周鹿宾;康沫狂;;Si-Mn-Mo系贝氏体钢的CCT图[J];金属学报;1993年03期 |
7 |
周贤良,叶志国,华小珍,张建云;12Mn2VBS钢冷却速度对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机械工程师;2004年02期 |
8 |
张迎晖;康永林;于浩;刘晓;方圆;;C-Si-Mn系TRIP钢连续冷却过程相变研究[J];机械工程材料;2005年12期 |
9 |
周贤良,华小珍;含硅低碳贝氏体钢冷却速度与组织的关系[J];江西冶金;1998年02期 |
10 |
赵显鹏;党军;梁江民;徐云华;;700MPa级低碳微合金高强钢的相变规律研究[J];铸造技术;2010年07期 |
11 |
王建泽;康永林;杨善武;王耀山;;轧后冷速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性能影响[J];塑性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
12 |
黄维刚,方鸿生,郑燕康;硅和少量钼对Mn-B系贝氏体钢转变动力学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1997年10期 |
13 |
孔进丽;董汉雄;邹德辉;郭爱民;骆海贺;王青峰;;550MPa级桥梁钢形变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行为研究[J];上海金属;2011年05期 |
14 |
张存信,李振华,肖冈永;冷却速度对18Cr2Ni4WA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89年02期 |
15 |
褚祥治;梁国俐;苑少强;;冷却速度对多元微合金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唐山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
16 |
李璟;商存亮;王立群;刘靖;;低碳贝氏体钢连续冷却相变规律研究[J];河南冶金;2011年03期 |
17 |
王建泽;康永林;杨善武;周建;;600MPa级高强韧耐海洋大气腐蚀钢的相变规律研究[J];材料工程;2007年10期 |
18 |
潘金平;季诚昌;汪宏斌;朱世根;;新型贝氏体钢的研制[J];热加工工艺;2008年06期 |
19 |
赵勇桃;刘宗昌;麻永林;赵莉萍;王玉峰;;冷却速速对508钢贝氏体组织及形貌的影响[J];热处理;2010年06期 |
20 |
杨忠润,王新祎,陈大明,康沫狂;中碳贝氏体弹簧钢的热处理[J];机械工程材料;199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