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刘向阳杨科利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雷达和红外传感器的多数据率数据融合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涂国平,邓群钊;多传感器数据的统计融合方法[J];传感器技术;2001年03期
2 汪诚;基于单片机的制冷系统数据融合自修正模糊控制方法[J];电子工程师;2002年02期
3 宁坤,刘翌南,杨洁,傅明;基于数据融合的识别方法研究[J];无线电工程;2004年12期
4 陈源;杨峰;;基于目标识别的D-S数据融合[J];战术导弹技术;2006年04期
5 何英;韩元杰;;NIDS中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警报过滤算法的研究与实现[J];中国西部科技;2007年04期
6 梁凯;潘泉;程咏梅;张兴国;;样本均值随机加权估计数据融合方法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7年03期
7 赵宝;叶震;赵晓峰;陈少田;;多Agent数据融合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07年12期
8 李宏刚;吕辉;邱建国;;一种新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关联算法[J];战术导弹技术;2007年06期
9 杨利平;王颖龙;;数据融合在防空C~3I系统中的应用[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8年12期
10 潘昶;朱敏;;一种基于模糊贴近度的多站数据融合算法[J];飞行器测控学报;2008年06期
11 徐锐;刘金根;;图像边缘检测中的数据融合技术研究[J];硅谷;2009年15期
12 张雯娟;朱响斌;;基于移动代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簇内融合算法[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0年03期
13 金宏斌;肖兵;华中和;;预警监视系统数据融合能力评估体系研究[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4 苏思;姜礼平;邹明;;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测控数据融合[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1年03期
15 陈福增;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数学方法[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95年02期
16 耿立恩,潘旭峰,李晓雷,祝嘉光;Dempster-Shafer证据推理在数据融合中的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17 周逸峰 ,亨利·伦 ,帕特瑞克·C·亚普 ,韩华;数据融合的精确极大似然配准算法[J];情报指挥控制系统与仿真技术;1998年07期
18 ;SPIE专题索引[J];红外与激光工程;1999年02期
19 张兆礼,张毅刚,孙圣和;无损检测中的基于模糊神经网络数据融合技术[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1年01期
20 庄严;利用数据融合提高分布式检测参数的数据处理精度[J];测控技术;200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向阳;杨科利;;异类传感器目标跟踪[A];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第一届信号与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徐全洪;张荣芝;刘国珍;;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下的石家庄市城市扩展分析[A];地图学与GIS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3 季晓林;刘海砚;;基于数据处理平台的空间矢量数据融合[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孙岩;;基于多Agent的战场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研究[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王娜;梁禹;邵振军;;基于集成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及仿真研究[A];第16届中国过程控制学术年会暨第4届全国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黄刚;韩元杰;朱长城;;修改的联合概率数据关联算法[A];200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苗;窦丽华;陈杰;彭志红;;数据融合中时间配准的状态估计方法[A];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8 周永丰;吴汉宝;;试论海战场数据融合的体系结构[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胡长胜;赵伟民;李瑰贤;胡长军;;基于数据融合的钻孔机保护与钻具动力智能匹配系统设计[A];中国工程机械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王刚;张志禹;;数据融合中粗糙集的应用技术研究[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明科;多传感器目标跟踪中的数据融合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2 陈理渊;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及其在电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库少平;磁力轴承故障诊断的相关理论与实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邓达强;运动机械监测系统数据融合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重庆大学;2001年
5 左文明;脱机手写中文签名鉴别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
6 张英;水下仿生拱泥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7 孔凡天;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与数据融合技术研究及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胡炜薇;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中多目标跟踪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9 黄为勇;基于支持向量机数据融合的矿井瓦斯预警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10 徐超;面向大型工程健康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健;数据融合多目标跟踪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2 徐亮;动态交通信息检测器选择及其空间位置优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林岚;基于神经网络的多目标跟踪数据融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曲利芹;多卫星海色数据融合[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5 孙磊;基于数据融合的入侵检测模型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6 黄华兵;基于遥感与GIS的景观类型信息提取及景观格局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青海盐湖研究所);2005年
7 邢二庆;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算法的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年
8 李灏荃;遗传算法及神经网络在数据融合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9 吴江;多雷达和ADS数据融合研究和应用[D];四川大学;2004年
10 张路路;基于数据融合的氧量软测量[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京联创系统集成股份有限公司 陆志强;数据融合计费与管理系统的探讨[N];通信产业报;2002年
2 陈代寿;802.11a向802.11b叫板[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鲁兰 红朱 王炜;数据融合奠基网络融合[N];通信产业报;2006年
4 王平;“超级3G”已经上路[N];计算机世界;2006年
5 ;比前一代器件快30%[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6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 沈嘉;半路“杀出”的E3G[N];通信产业报;2005年
7 冉隆科;500M WLAN 无线走向高速[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8 冉隆科;无线LAN日臻完善[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9 本报编辑部编译;4G:未来3G的“接班人”[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10 新华社记者 刘江;手机营销:技术还是关键[N];中国税务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