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汪盛贤于中和龚俐  
【摘要】: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发病地域广泛的病症。慢性肺部疾患引起的气道阻塞、低氧环境作业、高原移居人等所致的长期缺氧为主要病因,也是肺源性心脏病发病的中心环节。缺氧引起的肺血管收缩及肺血管结构重塑是HPH发生、发展和维持的形态基础。缺氧对肺毛细血管结构的影响及其在HPH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尚属研究的薄弱环节。本实验模拟海拔5km高原连续缺氧,制备HPH大鼠动物模型,应用电镜观察缺氧后10天、20天、30天和平原对照组肺毛细血管超微结构变化,探讨变化机制及其意义。结果发现,缺氧10天,可见毛细血管内充满红细胞,红细胞呈缗钱状,相互挤压或套叠;内皮细胞(EC)肿账,胞质呈节段性增厚。缺氧20天与30天病变基本一致,但比10天更为明显。可见较多毛细血管充血,中性粒细胞(PMN)滞留、嵌塞,有的PMN与EC粘附。毛细血管内易见血小板聚集,阻塞管腔。有的毛细血管高度扩张。EC肿账,可见胞质电子密度降低,饮泡增多,连接增宽;有的EC胞质形成较多微绒毛突入管腔;有的EC胞核核膜增厚,呈多边形或乳头状,核染色质凝集边移;基底膜节段陛增厚。毛细血管周围水肿,可见大小不一的水肿空泡。对照组无明显病变。本实验结果表明缺氧可引起肺毛细血管发生一系列超微结构变化。毛细血管充血、淤血,EC肿账、基底膜增厚使毛细血管管腔狭窄,PMN滞留、血小板聚集,微循环发生障碍,无疑肺血流阻力增加,从而促使HPH的发生和发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何振华;张秀峰;谭小武;;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过程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年11期
2 刘荣玉;吴振裘;;TXA_2-PGI_2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J];宁夏医学杂志;1990年06期
3 孙立红;赵桂美;;肺心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神经肽Y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关系[J];临床内科杂志;2007年08期
4 王昆润;;硝苯吡啶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的肺动脉高压[J];国际呼吸杂志;1990年02期
5 许蜀闽;郑绿珍;刘福玉;陈莉;王培勇;;L-精氨酸和牛磺酸联合抗缺氧损伤及防治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研究[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6年04期
6 彭晓军;;磷酸肌醇3-激酶在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J];航空航天医药;2010年08期
7 王昌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8年02期
8 孙兴珍,李军,王大为;Rho/Rho激酶信号通路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年10期
9 王依广;公永明;田英;王磊;高志;;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15期
10 张珍祥;;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与治疗——(现代呼吸系疾病系统讲座第九讲)[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6年01期
11 夏红萍 ,黄国英;雾化吸入一氧化氮供体治疗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5年08期
12 翁维礼;;与肺动脉高压有关的体液因素[J];心肺血管病杂志;1987年01期
13 夏啟旺;;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1991年10期
14 王孝养;张珍祥;;肺动脉高压形成的炎症机制[J];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0年04期
15 于忠和;钱桂生;;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肾上腺髓质素表达及其意义[J];中华内科杂志;2005年11期
16 肖欣荣,陈文彬,程德云;Cromakalim对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J];中国临床医学;1998年03期
17 刘琰;蛋白激酶C信息通道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7年04期
18 刘雅,张隽;内源性一氧化碳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1年02期
19 杨玲,李笑宏,林建海;虎杖与前列腺素E_1治疗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比较[J];上海医学;2002年05期
20 李启芳,戴爱国;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过程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红素氧合酶1的变化[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盛贤;于中和;龚俐;;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毛细血管超微结构变化[A];第五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李全会;石志红;匡延龄;孟宪法;;低氧不同适应水平群体肺动脉高压心血管X线的演变及其意义[A];第四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3 朱大岭;;15-HETE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09年
4 汪涛;张珍祥;徐永健;;线粒体膜上ATP敏感钾通道在人体缺氧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5 范小芳;李继武;龚永生;胡良冈;黄虹;骆健峰;;葛根素对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缺氧和呼吸病理生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6 解卫平;;新型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Iptakalim对慢性缺氧大鼠肺内动脉平滑肌细胞钾电流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7 周义乾;张素荣;李金兰;;肺动脉高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一氧化氮变化的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8 刘育英;;微循环检测在微循环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A];2006年全国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暨分子生物学新进展学术研讨会专题学术报告论文集[C];2006年
9 李晓莉;高钰琪;刘福玉;蒋春华;;染料木黄酮对大鼠缺氧性肺血管结构改建的干预作用[A];第六次全国缺氧和呼吸病理生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刘福玉;高钰琪;项德坤;黄庆愿;吴毅;;胍丁胺在抗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A];第六次全国缺氧和呼吸病理生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国胜;犬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冠脉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2 蔚永运;冠脉内注射山莨菪碱对猪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及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的临床效应[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3 周健;HIF-1α和COX对大鼠缺血组织血管生成和内皮祖细胞动员的影响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4 侯迈;1.心肌梗死后骨髓干细胞动员作用的实验研究 2.冠心病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分化[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5 姚玉宇;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在心肌梗死后的保护机制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6 阿迪拉·阿扎提;VEGF及EPCs结合胶促进大鼠梗死心肌血管再生的可行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7 徐磊;HRE操控VEGF表达协同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曾晓聪;替米沙坦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辉;钙信号与HIF在缺氧肺动脉平滑肌增殖中的作用探讨[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2 郝军生;BM-EPCs促进兔急性缺血后肢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D];泰山医学院;2009年
3 潘震华;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对小型猪心肌梗死恢复期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张立;大鼠右心耳结构特点及其与心房肽释放和转运关系的形态学观察[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5 易群;低氧诱导因子1β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内的表达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6 李菌;二氢青蒿素抑制慢性髓性白血病K562细胞VEGF的表达及诱导K562细胞凋亡[D];浙江大学;2005年
7 王元会;心肌缺血周负荷对兔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生成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8 李永梅;周细胞在心肌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06年
9 胡洋;骨髓干细胞动员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急性心肌梗死应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王超;基因重组hVEGF_(165)腺相关病毒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影响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文;NO与肺动脉高压形成机制研究有新突破[N];中国医药报;2000年
2 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齐建光 杜军保;气体信号分子与肺动脉高压[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3 李雪梅;患过敏性紫癜留神肾和消化道[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4 李雪梅;患过敏性紫癜留神肾和消化道[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5 记者 衣晓峰;凋亡机制参与肺动脉结构改建[N];健康报;2000年
6 林静源;体位性低血压不可忽视[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7 杨晓晖;对糖尿病心脏病的病机认识[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8 记者 赵雯;中药治疗冠心病有新突破[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9 张道生;细胞移植促进肺部毛细血管再生[N];中国医药报;2005年
10 魏开敏;为何小腿静脉曲张部位出现红斑[N];大众卫生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