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上房沟特大型钼矿床蚀变分带规律研究
【摘要】:河南栾川上房沟特大型钼矿床位列我国六个世界级特大型钼矿床的第三位。由于其赋矿围岩以变质岩为主,加之矽卡岩较多而复杂,因此,研究赋矿围岩的蚀变分带规律及其与成矿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一般地,工业矿体本身既可赋存于镁质矽卡岩中,也可赋存于碱长花岗斑岩、变辉长岩、花岗岩等不同的岩石类型中,这充分表现出:①岩体是赋矿或控矿的主要因素,成矿离不开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变质带;②岩体内部自外向内分带为:较强硅化、钾长石化带和绢云母化带,前两带与成矿关系均较密切;③围岩蚀变自内向外分带为:金云母透闪石阳起石化带—透闪石阳起石化带—蛇纹石透闪透辉石化带—弱白云石大理岩带,它们可相互叠加。围岩早期蚀变的矿化程度相对较弱,而成矿主要发生于蚀变的中后期—与多金属硫化物矿化有关的、石英—硫化物阶段形成的晚期蚀变,有硅化、钾化、绢英岩化,它们是在岩浆期后热液接触变质和自变质矿物组合的基础上产生的。上房沟特大型钼矿床具面状蚀变、面状矿化、矿体与岩体接触蚀变带形影不离、紧密相伴的地质特征。
|
|
|
|
1 |
卢克学;程相恩;王夏;郑中毅;罗明强;;栾川县黑家庄钼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10期 |
2 |
刘保平;刘菁华;;河南嵩县钼矿的电性特征[J];物探与化探;2010年04期 |
3 |
刘孝善,孙晓明;金堆城钼矿床成矿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研究[J];地质与勘探;1989年02期 |
4 |
李永峰,王春秋,白凤军,宋艳玲;东秦岭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成矿动力学背景[J];矿产与地质;2004年06期 |
5 |
李保亭;;南泥湖钼矿床地质控矿条件与成因浅析[J];甘肃科技;2008年10期 |
6 |
马志永;黄志强;;河南省罗村钼矿床水文地质特征及涌水量预测[J];华北国土资源;2008年02期 |
7 |
任殿举;哈恩忠;;五道岭钼矿床含矿矽卡岩带特征[J];硅谷;2010年04期 |
8 |
张勇;;江西金溪熊家山钼矿床成矿流体深度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1期 |
9 |
李林山;何财;李少云;高贺祥;王洪波;;黑龙江省伊春市霍吉河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吉林地质;2010年02期 |
10 |
王刚;王宇林;仲米山;贾翠;闫楠;;基于GIS的辽西八家子地区钼矿成矿预测[J];微计算机信息;2011年07期 |
11 |
吴仕佑;国内罕见的兰家沟钼矿床辉钼矿特高富集地质特征的研讨[J];有色矿冶;1991年01期 |
12 |
李永军,丁仨平,陈永彬,刘志武,董俊刚;西秦岭温泉花岗岩体的新认识[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3年03期 |
13 |
刘永春;黄超勇;付治国;靳拥护;高飞;赵云雷;;河南省钼矿床的分布规律及其控矿地质因素探讨[J];矿产与地质;2006年06期 |
14 |
毛磊;;河南钼矿成矿规律刍议[J];现代矿业;2009年07期 |
15 |
张方君;程丽华;王岳勇;郑刚;;浙西南(丽水)地区钼矿床分布特征及成矿前景[J];西部探矿工程;2009年S1期 |
16 |
辛志刚;;栾川黑家庄钼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启示[J];西部探矿工程;2010年05期 |
17 |
李济营;张云政;瓮纪昌;吕伟庆;;河南汝阳东沟钼矿床下铺花岗斑岩体特征及其控矿作用[J];地质调查与研究;2010年03期 |
18 |
王鑫春;于锡伟;刘媛媛;李志兴;时凤霞;刘兴华;;伊通县新立屯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吉林地质;2010年03期 |
19 |
程松林;邓刚;肖克炎;张晓华;丁建华;孙莉;陈明;;东天山库姆塔格发现辉长岩中钼的超常富集[J];地质与勘探;2010年06期 |
20 |
田朝晖,王斌,李继涛;三道庄钼矿床中白钨矿的赋存特征及其综合回收新进展[J];中国钼业;200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