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运行参数的研究
【摘要】:以载量均为4mg/cm~2的Pt-Ru黑和Pt黑分别为阳极、阴极催化剂,以碳布为扩散层,以Nafion115为质子交换膜,制备膜电极,组装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并通过恒电位法和交流阻抗法分别测试性能和阻抗。本文考察了各种工艺参数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得出55℃下最佳工艺参数为:甲醇浓度为1.5mol/L、流量为1.5mL/min时阳极反应达到最优,氧气压力在0.3MPa、流量在800mL/min时阴极反应达到最佳。
|
|
|
|
1 |
林才顺;荣洁鹏;王同涛;王新东;;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空气阴极的研究[J];湿法冶金;2008年03期 |
2 |
刘桂成;王同涛;马傲冬;王新东;叶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运行参数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
3 |
林才顺;张红飞;王淑燕;王新东;;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化学性能[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
4 |
苗青,曹广益,朱新坚;基于一种改进的RBF神经网络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建模[J];系统仿真学报;2005年02期 |
5 |
唐永华,颜伏伍,候献军,李小毅,向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分析[J];车用发动机;2005年03期 |
6 |
毛宗强;;氢能知识系列讲座(9) 微型燃料电池[J];太阳能;2007年09期 |
7 |
张宏伟;张俊;于非;周震涛;;改性磺化聚醚醚酮用作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聚合物电解质膜[J];合成化学;2007年S1期 |
8 |
杨志宽;王要武;谢晓峰;郭建伟;胡国荣;;PtRuP/C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9 |
张娜;贾梦秋;王要武;郭建伟;谢晓峰;;Cu改性直接甲醇燃料电池Pd/C阴极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10 |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项目中试通过验收[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0年01期 |
11 |
高伟;肖亚;刘丽平;史宏亮;鞠剑峰;;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溶胶-凝胶流动相的制备及性能[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12 |
田立朋,李伟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1998年05期 |
13 |
王凤娥;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研究现状及技术进展[J];稀有金属;2002年06期 |
14 |
邓会宁,李磊,许莉,王宇新;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的膜性能比较[J];物理化学学报;2004年11期 |
15 |
卢琛钰;微型燃料电池技术和标准化现状[J];电器工业;2005年06期 |
16 |
尹德成;耿佃国;王晓原;;燃料电池研究进展[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3期 |
17 |
阎新宝;杨玉国;;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2006年11期 |
18 |
黄河;;新产品[J];太阳能;2009年11期 |
19 |
;新型被动式自呼吸纯甲醇燃料电池问世[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0年12期 |
20 |
苏爱华,李长志,孙公权,张颖,陆天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阳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1995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