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体再富集作用对大陆岩石圈地幔的影响
【摘要】:二辉橄榄岩通常被认为是低程度部分熔融的残留,但熔体再富集作用为其成因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熔体再富集作用通常是指软流圈来源的玄武质熔体加入到难熔的方辉橄榄岩或纯橄岩形成更为饱满的二辉橄榄岩的过程。除了使主量元素富集之外,熔体再富集作用还可以使微量元素与Sr-Nd同位素从方辉橄榄岩中的富集特征转变为二辉橄榄岩所呈现的亏损特征。对于熔体再富集作用是否改变橄榄岩的Os同位素组成还存在较大的争议,它主要取决于加入熔体的比例,熔体中硫的饱和程度以及熔体再富集作用发生的时间等因素。对于以低熔/岩比例为主的大陆岩石圈地幔来说,熔体再富集作用对橄榄岩的Os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可能较为有限。除了化学成分上的影响之外,熔体的加入也会改变大陆岩石圈地幔的物理特征。这一过程使得岩石圈地幔的渗透率增大和黏滞度降低,从而会破坏大陆岩石圈地幔的稳定性。虽然熔体再富集作用可以影响和改变岩石圈地幔的性质,但它是否导致克拉通地幔的减薄以及克拉通破坏尚有疑问。
|
|
|
|
1 |
施巧琴;林琳;陈哲超;陈松生;谢必峰;吴松刚;陈静仪;柯毅龙;李贤明;林园;;重金属在食用菌中的富集及对其生长代谢的影响[J];菌物学报;1991年04期 |
2 |
张珞平,王隆发,李小波,陈伟琪;石油烃在海洋微表层中的富集作用[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6期 |
3 |
沈文英;陈祖校;;钙锌在鸡腿菇菌丝体中的富集及其生长的影响[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
4 |
江涓;螺旋藻对铁的富集作用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5 |
马宏卫;;铂钯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研究[J];矿业快报;2007年07期 |
6 |
郑江;;两种碘盐对椭圆小球藻生长和生物富碘作用的影响[J];水利渔业;2007年04期 |
7 |
郝启勇;尹儿琴;刘波;高志军;;不同类型煤矸石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探讨[J];中国煤炭地质;2008年08期 |
8 |
梅杰;黎道洪;徐承香;;贵州山岚桥洞内动物重金属富集的初步研究[J];动物学杂志;2010年03期 |
9 |
严爱兰;;污泥中镉的形态分析及蚯蚓对镉的富集探讨[J];杭州农业与科技;2010年03期 |
10 |
蒋利萍;李晶;宋明江;唐正义;;赤子爱胜蚓对镉、铅富集作用的初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
11 |
许文良;林景仟;;河北邯邢地区角闪闪长岩中地幔纯橄岩包体的发现与研究[J];地质学报;1991年01期 |
12 |
何永年;根据汪清橄榄岩包体推导上地幔流变学状态初步研究[J];地质科学;1984年03期 |
13 |
罗献林;有机炭对金的富集作用[J];桂林工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
14 |
徐义刚,B.Orberger,S.J.Reeves;上地幔铂族元素的分异——吉林汪清橄榄岩包体提供的证据[J];中国科学D辑;1998年03期 |
15 |
郭锋,范蔚茗,林舸,林源贤;湘南中生代橄榄岩包体的Nd同位素组成及成因意义[J];矿物学报;1999年02期 |
16 |
赵海玲,Fred. A. Frey,Hang Shichun,李凯明,狄永军,邓晋福,赵建华;东南沿海地区第四纪大陆岩石圈地幔的特征[J];现代地质;2002年04期 |
17 |
金振民,余日东,杨文采,欧新功;江苏东海县幔源橄榄岩包体及其深部构造意义[J];地质学报;2003年04期 |
18 |
徐义刚,林传勇;吉林汪清尖晶石橄榄岩包体的矿物化学成分指示意义──上地幔温度史和交代作用[J];地球化学;1996年05期 |
19 |
孙卫东
,彭子成
,陈道公
,支霞臣
,王兆荣
,葛宁洁;江苏省六合县练山幔源橄榄岩包体的原始地幔源区组成研究[J];地质学报;1998年02期 |
20 |
李悦言;;五通桥黄滷水之富集作用[J];地质论评;1943年Z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