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女山地幔橄榄岩捕虏体的同位素组成:中国东部新生代岩石圈地幔时代制约
【摘要】:位于安徽省境内的女山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含有大量而且类型丰富的地幔橄榄岩包体,主要类型有尖晶石相、石榴石相、尖晶石-石榴子石过渡相二辉橄榄岩以及少量的方辉橄榄岩,其中部分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样品中出现富含挥发分的角闪石、金云母和磷灰石。本文选择该区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和方辉橄榄岩包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工作。结果显示,除2个方辉橄榄岩表现难熔特征外,其它25件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均具有饱满的主量元素组成。二辉橄榄岩样品的Sr-Nd-Hf同位素均表现为亏损地幔的性质,不同于古老克拉通型难熔、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富含挥发份交代矿物的出现以及轻稀土元素不同程度的富集,表明女山岩石圈地幔经历了较为强烈的交代作用,然而Re-Os同位素及PGE分析结果表明交代作用并没有显著改变Os同位素组成。二辉橄榄岩样品均具有较高的Os同位素组成,结合其饱满的主量元素组成,亏损的同位素特征,表明女山地区岩石圈地幔整体为新生岩石圈地幔。但1个方辉橄榄岩样品给出了较低的Os同位素比值0.1184,其Re亏损年龄为1.5Ga,它可能来自于软流圈中残留的古老难熔地幔。
|
|
|
|
1 |
张勇,陈斌,邵济安,翟明国;华北太行晚中生代煌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3年01期 |
2 |
韩江伟;熊小林;朱照宇;;雷琼地区晚新生代玄武岩地球化学:EM2成分来源及大陆岩石圈地幔的贡献[J];岩石学报;2009年12期 |
3 |
汤艳杰;张宏福;英基丰;张瑾;;橄榄岩-熔体反应过程中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的转变[J];自然科学进展;2007年06期 |
4 |
刘志超;吴福元;储著银;徐夕生;;安徽女山地幔橄榄岩捕虏体的同位素组成:中国东部新生代岩石圈地幔时代制约[J];岩石学报;2010年04期 |
5 |
夏萍;徐义刚;;滇东南马关地区新生代钾质玄武岩中幔源包体研究:深部物质组成与动力学过程探讨[J];地球化学;2006年01期 |
6 |
马金龙;徐义刚;;河北阳原幔源包体的Sr-Nd同位素特征指示华北克拉通中部存在EMI型古老富集地幔[J];科学通报;2006年10期 |
7 |
王冬艳,许文良,冯宏,林景仟,郑常青;辽西中生代晚期岩石圈地幔的性质:来自玄武岩和地幔捕虏体的证据[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2年04期 |
8 |
王一先;裘愉卓;高计元;张乾;;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元古代非造山岩浆岩及其对成矿的制约[J];中国科学D辑;2002年S1期 |
9 |
尚英男,徐旃章,尹观;镜泊湖地区水体的同位素、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地下热水储存状态分析[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3年01期 |
10 |
张宏福,英基丰,徐平,马玉光;华北中生代玄武岩中地幔橄榄石捕虏晶:对岩石圈地幔置换过程的启示[J];科学通报;2004年08期 |
11 |
张成君;郑绵平;A PROKOPENKO;M STEFFEN;匡娟;杨奇丽;郭方琴;冯兆东;;博斯腾湖碳酸盐和同位素组成的全新世古环境演变高分辨记录及与冰川活动的响应[J];地质学报;2007年12期 |
12 |
张继武;张玉杰;路彦明;张栋;赵军;范俊杰;董华芳;;新疆卡拉麦里地区与韧-脆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成因分析——来自流体包裹体、同位素的证据[J];黄金;2009年03期 |
13 |
王立强;顾雪祥;程文斌;唐菊兴;钟康惠;刘晓吉;;西藏蒙亚啊铅锌矿床S、Pb同位素组成及对成矿物质来源的示踪[J];现代地质;2010年01期 |
14 |
吴华英;张连昌;周新华;陈志广;;大兴安岭中段晚中生代安山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J];岩石学报;2008年06期 |
15 |
李伍平;李献华;;辽西晚古生代长茂河子辉绿岩墙群的地球化学特征[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
16 |
赵新苗;张宏福;朱祥坤;张文慧;杨岳衡;汤艳杰;;华北中、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交代作用:含金云母地幔岩提供的证据[J];岩石学报;2007年06期 |
17 |
闫峻,陈江峰,谢智,杨刚,喻钢,钱卉;长江中下游地区蝌蚪山晚中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研究:岩石圈地幔性质与演化的制约[J];地球化学;2005年05期 |
18 |
郭锋;范蔚茗;王岳军;李超文;李晓勇;张宏福;;大别-苏鲁地区晚中生代镁铁质岩地球化学对造山带岩石圈地幔性质的约束[J];岩石学报;2005年04期 |
19 |
陈雷;支霞臣;张招崇;史仁灯;;云南丽江苦橄岩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初步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2007年02期 |
20 |
张宏福;;橄榄岩-熔体相互作用:克拉通型岩石圈地幔能够被破坏之关键[J];科学通报;2009年1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