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李世雄教授去世一周年
【摘要】:在李世雄教授去世一周年之际,本文以笔者工作的领域为例,阐述他近20年来通过李群和李代数、微局部分析、调和分析、小波分析、独立分量分析方面的基础研究,为保结构方法在地震成像研究中的引入、反假频高频重建在储层预测中的引入作出的重要贡献.从而表达对李世雄教授的高尚人品和精妙学术教学水平的由衷敬佩.
|
|
|
|
1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物探技术研究所[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1年04期 |
2 |
;[J];;年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
|
|
|
|
1 |
刘洪;;纪念李世雄教授去世一周年[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
2 |
张鹏;陆文凯;;利用局部倾角的地震成像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
3 |
齐诚;陈棋福;陈颙;;利用背景噪声进行地震成像的新方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五卷)[C];2008年 |
4 |
吴世林;肖书安;;隧道地震成像理论与应用案例[A];全国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治理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Ⅱ)[C];2009年 |
5 |
陆道林;李向阳;狄帮让;;碳酸盐岩储层各向异性地震成像[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6 |
刘喜武;刘洪;刘彬;;反假频非均匀地震数据重建方法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四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油气·矿产·水资源)[C];2004年 |
7 |
王红落;常旭;;基于波场延拓方法的地震成像[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
8 |
朱海波;;煤层气地震成像方法技术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
9 |
孙福利;王真理;郝天珧;李欣;;南海南部深部结构的复杂构造地震成像[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
10 |
孙晶梅;方伍宝;林伯香;孙成龙;;复杂地表复杂构造地震成像技术软件研发[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