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黄骅坳陷中部沙三段沉积体系分析

严德天  王华  肖敦清  王家豪  廖远涛  
【摘要】:为了揭示黄骅坳陷中部沙三段沉积体系的分布规律,根据对沙三段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分析,运用现代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在该段划分出4种沉积体系:扇三角洲体系、辫状河三角洲体系、湖泊体系和重力流体系.根据层序地层学研究结果,沙三段被细分为3个层序(SQ_1、SQ_2、SQ_3)9个体系域.对沙三段各体系域发育期的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和物源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预测出5个有利勘探区,即歧南凹陷中部、歧北凹陷东南部、板桥凹陷中部、港东断层下盘和海河断层西南部.图8参19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董艳蕾;朱筱敏;李洋;王平;滑双君;于学敏;;黄骅坳陷沙一段沉积体系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4期
2 黄传炎;王华;周立宏;任培罡;刘军;白云风;;北塘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物源体系分析[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3 韩祥磊,王文林,孙红蕾;博兴洼陷沙三段沉积体系探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年S1期
4 严德天;王华;肖敦清;王家豪;廖远涛;;黄骅坳陷中部沙三段沉积体系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年03期
5 屈红军,李文厚,苗建宇,张小莉,庞军刚;东濮凹陷濮卫环洼带沙三段沉积体系及储层发育规律[J];沉积学报;2003年04期
6 徐建永;许涛;;垦西斜坡带沙三段提高采收率措施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0年10期
7 张文才,赵颖,李会军,张新亮;板桥—歧北地区沙一下沉积物源及沉积体系的再认识[J];河南石油;2004年01期
8 邹德江;于兴河;梁宏斌;洪月英;林闻;詹路锋;;饶阳凹陷马西地区沙三中、上亚段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8年04期
9 游秀玲,金彦君,常学军;高尚堡油田沙三段二、三亚段沉积体系与沉积相[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7年01期
10 郑晓华;孟阳;;史南地区沙三中岩性油藏储层分布规律研究[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11 李利波;武法东;;渤南洼陷沙二段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分析[J];地层学杂志;2011年03期
12 陈开远,刘学峰,杜宁平,黄春菊,杨玉金;新港地区沙三段三维地震层序地层特征[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13 周立宏,吴永平,肖敦清,韦阿娟,王桂芝;黄骅坳陷第三系火成岩与油气关系探讨[J];石油学报;2000年06期
14 田克勤,李洪香;异常压力与深层油气藏——黄骅坳陷为例[J];中国石油勘探;1998年03期
15 张杰;邱楠生;王昕;段健康;;黄骅坳陷歧口凹陷热史和油气成藏史[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年04期
16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0年(第34卷)第4期预目[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0年03期
17 张杰,邱楠生,韦阿娟,王昕,郝立华,段健康;黄骅坳陷歧口凹陷隐蔽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18 彭海艳;刘家铎;李勇;肖敦清;刘子藏;袁淑琴;蒲秀刚;丘东洲;韩冰;兰亚萍;李丽;冯境权;颜照坤;龚剑玄;;陆相层序地层格架与油气勘探研究——以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店组为例[J];石油物探;2010年03期
19 曹忠祥;临清坳陷东部地区第三系油气勘探问题讨论[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年03期
20 张小兵;郑荣才;张哨楠;;高邮凹陷马家嘴-联盟庄地区戴南组构造—沉积体系[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德天;王华;肖敦清;王家豪;廖远涛;;黄骅坳陷中部沙三段沉积体系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五卷)[C];2008年
2 廖远涛;王华;王家豪;刘军;白云风;黄传炎;岳勇;肖力;;黄骅坳陷北部古近系沉积体系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马乾;;堡凹陷北堡地区下第三系沉积体系分析与隐蔽油气藏勘探[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4 廖远涛;王华;王家豪;侯宇光;夏存银;;板桥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特征及有利勘探区带预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吴因业;涂小仙;;吐鲁番盆地三叠系沉积体系与油气储集体研究[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6 马乾;;南堡凹陷北堡地区下第三系沉积体系分析与隐蔽油气藏勘探[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7 严德天;王华;王家豪;王清晨;;黄骅坳陷沙河街组层序地层样式及隐蔽圈闭预测[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金亮;;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沙三段沉积相[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9 李纯泉;刘惠民;陈红汉;;民丰洼陷沙三段岩性油气藏充注历史[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丛友滋;韩树桥;;沙三段磁性地层测量分析结果及意义[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本琪;车镇凹陷层序地层与石油地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2 国景星;济阳坳陷上第三系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2年
3 谢晓军;霸县凹陷古近系构造—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4 史淑玲;吐哈盆地葡萄沟地区层序地层学研究与有利岩性圈闭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5 曹国强;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沉积相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6 王必金;江汉盆地构造演化与勘探方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张明安;埕东—飞雁滩地区层序地层与油气成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8 崔树清;冀中坳陷饶阳凹陷构造特征及油气聚集[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9 李军辉;呼和湖凹陷白垩系层序地层及油气成藏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10 窦伟坦;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体系、储层特征及油藏成藏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贵嵘;黄骅坳陷板桥—滨海地区沙三段沉积体系[D];西安石油大学;2010年
2 高栋臣;东濮凹陷南部沙三段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王翊超;黄骅坳陷官15-2断块沙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单砂体沉积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4 刘卫东;孤南洼陷沙二~沙三段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5 李丽;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三段沉积体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桐;罗家地区沙河街组沉积体系及可容空间演化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7 张学伟;渤海海域歧口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研究与有利储集相带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马强;黄骅坳陷缓坡带沙河街组沉积体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9 赵玥;黄骅坳陷王官屯地区官15-2断块沙河街组沙三段沉积相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晓丽;济阳坳陷孤北区块煤成气储层沉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毅 范振峰;车66区块勘探首次取得重大突破[N];中国石化报;2006年
2 陈舒薇;新技术用于大牛地岩性气藏描述[N];中国石化报;2007年
3 通讯员 宁薇 李彦军;焦养泉提出找铀新思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1年
4 曹雪晴 王安国;青岛海地所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5 宁薇 李彦军;铀矿勘探有了新思路[N];中国矿业报;2001年
6 孙清华;中原胡庆地区滚动勘探获突破[N];中国石化报;2009年
7 吉林省煤炭地质调查总院 柳世友;开拓新思路,寻找新方法[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8 本报特约记者 宋晓瑞;隐蔽油藏勘探何以获重大突破[N];中国石油报;2003年
9 周宏;断块油田储层精细描述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5年
10 吉林省核工业地质局 李继友;找矿认识无止境[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