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江为为刘少华郝天珧宋海斌朱东英  
【摘要】:分析了冲绳海槽及其邻域的重、磁场特征,同时对研究区域的布格重力数据进行了上延拓及二次垂直导数计算.根据分析与计算可知,在冲绳海槽及其周边区域,重磁异常的主要走向为NNE向,重、磁场的分布特征表明冲绳海槽及邻域地球物理场变化复杂,变化幅度大.参考地震解释结果,利用重力资料,应用调和级数法对研究区的莫霍界面进行了反演计算,得到了该地区莫霍界面深度分布,计算表明冲绳海槽及邻域地区莫霍界面深度在28-4 km之间变化,地壳厚度自西向东逐渐减薄,显示出陆壳—过渡壳—洋壳的转变过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奎智;周勇;;铁岭凡河地热井地热地质条件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2 王斌;何世豪;李百祥;;从地球物理场信息分析西宁盆地地热地质条件[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02期
3 向荣;刘芳;孙有斌;陈木宏;;冲绳海槽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浮游有孔虫群落变化及5种古温度转换函数对比[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陈小明;潘燕宁;浦玉忠;;海底玄武岩的基质矿物研究[J];地质论评;1999年S1期
5 李荣;韦晓;;上海:监测、预防、避险“三结合”[J];瞭望;2010年36期
6 陈双喜;李铁刚;唐正;仇晓华;熊志方;南青云;徐兆凯;常凤鸣;;西北太平洋上层水δ~(13)C对末次冰消期南大洋深层水对流的响应[J];科学通报;2011年23期
7 秦蕴珊;李铁刚;;回顾·展望·建议——纪念《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创刊30周年[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1年04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为为;刘少华;郝天珧;宋海斌;朱东英;;冲绳海槽及其邻域地球物理场与地壳结构特征[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油气资源)[C];2003年
2 陈洁;刘光鼎;;天罗地网——构筑中国海地球物理场监控体系[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六)——空间地球物理环境与国家安全[C];2010年
3 江为为;刘少华;朱东英;宋海斌;;东海冲绳海槽地壳结构与性质研究现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油气资源)[C];2003年
4 郝天珧;刘建华;郭锋;黄忠贤;胥颐;戴明刚;李安春;付永涛;;冲绳海槽地区地壳结构与岩石层性质研究(英文)[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四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油气·矿产·水资源)[C];2004年
5 黄朋;李安春;胡宁静;;冲绳海槽黑色与白色浮岩对比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唐勇;;冲绳海槽天然气水合物与断层的关系[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赵金海;王振宇;;冲绳海槽新生代构造深化讨论[A];海洋地质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吴振利;李家彪;阮爱国;赵大鹏;;冲绳海槽及其邻区地震层析成像[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张世晖;刘天佑;高金耀;;利用卫星测高重力异常进行冲绳海槽海洋岩石圈密度成像[A];《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进展》论文集[C];2004年
10 孙鹏;;基于地震资料的冲绳海槽构造特征和演化进程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波;25ka以来冲绳海槽古海洋环境演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2 韩波;东海地球物理场及深部地质构造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3 黄朋;冲绳海槽火山活动及其构造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4 蒋富清;冲绳海槽晚第四纪沉积特征及其物源和环境意义[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1年
5 于增慧;冲绳海槽火山岩中岩浆包裹体及气体同位素组成研究[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年
6 向荣;冲绳海槽黑潮流域近4万年以来的古海洋环境演化[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1年
7 傅命佐;冲绳海槽构造地貌发育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8 曹奇原;冲绳海槽晚更新世以来古海洋环境演化的若干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9 常凤鸣;冲绳海槽晚更新世——全新世的古环境演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10 朱名日;地球物理场对磁敏式传感器影响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江存;利用最近海潮模型研究地球物理场中的负荷效应问题[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2 郭军华;冲绳海槽南部地震层序与构造复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3 陈金霞;末次冰期以来冲绳海槽中北部孢粉组合及古环境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4 赵芸芸;东海大陆架划界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祁志荣;冲绳海槽第四纪硅藻初探及古黑潮迁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6 宋维宇;冲绳海槽块状硫化物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D];吉林大学;2007年
7 王德水;从国际法视角看中日钓鱼岛之争[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颜彬;四国海盆—帕里西维拉海盆浮岩类岩石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胡永钧;中国大陆地球物理场的阶段性变化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06年
10 高玉花;冲绳海槽沉积物中热液源组分的顺序淋滤萃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金永明;论东海划界争议及相关问题[N];中国海洋报;2005年
2 覃里雯;中日海域专属经济区分歧亟需解决[N];经济观察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吴南雁;东海:究竟该是谁的天下[N];中国财经报;2004年
4 河山;中日海底资源之争[N];中国海洋报;2004年
5 任荃 金平;上海将建海洋地震深井观测站[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6 乐绍延;日本觊觎我东海油气资源[N];经济参考报;2004年
7 吴海蔓;东海的另一种可能:友谊之海[N];经济观察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罗小军;中日政冷经凉需改善[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9 ;热烈庆祝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成立[N];中国海洋报;2002年
10 陈亮;东海油气谈判:又一场中日战略角力[N];中国经营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