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滕吉文  
【摘要】:地球深部结构、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研究在地球科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地球深部既是资源、能源形成和演化的场所,又是地震灾害的策源地。它涉及了当今众多相邻学科的发展与成就,故对地球本体的认识在不断深化,特别是地球深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和深层动力过程。本文在阐述我国20世纪,主要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地球深部结构与构造研究主体成就的基础上,依据当今该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趋势,探讨了21世纪初、中叶的发展导向,并提出了某些战略重点。基于这样的前提,文中着重讨论了以下6个问题:①地球深部结构与大陆动力学研究的意义、主题与目标;②地球物理深部地震探测揭示的地壳和上地幔的复杂性;③岩石圈内的大型滑脱构造和地震"孕育"的深部环境;④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分布与各向异性;⑤地球深部结构、构造与大陆动力学;⑥21世纪初、中叶地球深部与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发展战略重点。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朱日祥;;地球内部结构探测研究——以华北克拉通为例[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4期
2 孙忠实;邓军;金巍;孙丰月;刘永江;叶松青;白岩;孙黎;范思琦;刘四川;;地球深部力-电-磁联合效应对成矿系统的制约[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3期
3 申川;开辟通向地球深部之路——苏联超深钻研究计划和初步成果[J];四川地质学报;1985年00期
4 王亶文;;国际地磁研究新进展介绍[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3年05期
5 陈运泰;六、地球深部间断面的构造形态和动力学[J];国际地震动态;1994年06期
6 吴再丰;;海水是从哪里来的[J];聪明泉(情商);2011年04期
7 靳君达;;苏联地质部长谈苏联的地质勘探工作[J];国际地震动态;1988年11期
8 ;哪里产生玄武岩[J];地球与环境;1982年09期
9 赫英;张维萍;岳可芬;张红强;成一;;地球深部包体与成矿关系——一个有意义的研究方向[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0年01期
10 侯渭,谢鸿森;地球深部物质科学在地球深部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J];地球科学进展;1994年06期
11 王东坡,刘立,薛林福,高福红,王德勤;大陆构造沉积学[J];地球科学进展;1995年06期
12 滕吉文;;中国青藏高原地球物理研究的第一批重大成果其发展导向与核心科学问题的认识和思考[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年02期
13 崔军文;大陆动力学计划及其野外实验室——青藏高原[J];科学中国人;1995年03期
14 李德威;庄育勋;;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的科学问题[J];地质科技情报;2006年02期
15 魏荣强;臧绍先;;大陆岩石圈流变结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2期
16 吴珍汉;大陆动力学研究的若干趋势[J];地质力学学报;1996年03期
17 郭锋;彭晓秋;范蔚茗;;大陆下地壳物质组成和同位素组成及其指示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1996年01期
18 E.Garnero;M.Wysession;康瑞清;;究竟什么是D″?[J];世界地震译丛;2002年03期
19 杨立强;邓军;陈赟;;青藏高原壳幔形变数值模拟研究[J];地学前缘;2006年05期
20 李锦轶 ,肖序常;板块构造学说与大陆动力学——纪念李春昱教授逝世10周年(代前言)[J];地质论评;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吉文;;中国地球深部结构和深层动力过程与主体发展方向[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2 段振豪;;地球深部碳研究——介绍一个国际重大科学计划[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赵阿兴;;岩石软化温度及其在地球深部岩石力学性质研究中的意义[A];第五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三届全国高温高压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92年
4 ;地球深部结构与过程研究室[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9年度学术论文汇编[C];2010年
5 滕吉文;李惠民;刘少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陆动力学委员会近期学术活动概述[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6 刘希强;周惠兰;;与地球深部细结构有关的特殊震相识别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滕吉文;;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和圈层耦合与深层动力过程[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8 朱日祥;;地球内部结构探测研究——以华北克拉通为例[A];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专辑[C];2007年
9 滕吉文;;地球深部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动力过程与矿产资源的形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二卷(青藏高原)[C];2003年
10 胡书敏;张雪彤;张荣华;;用金刚石压砧实验研究极端条件下水热系统[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家云;四川会理拉拉铜矿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陆动力学背景[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2 刘洋;中国东北地区地壳物性分布特征及其与大地构造关系[D];吉林大学;2006年
3 王连生;大庆长垣天然气的动态特征及松辽盆地深层多元生烃机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陈书平;沉积盆地波动分析理论基础探讨[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4年
5 刘红英;攀西地区碱性岩的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6 周安朝;华北地块北缘晚古生代盆地演化及盆山耦合关系[D];西北大学;2000年
7 肖万生;地球内部成烃新机制探索[D];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1年
8 柴凤梅;新疆北部三个与岩浆型Ni-Cu硫化物矿床有关的镁铁—超镁铁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袁炳强;北冰洋—欧亚大陆—太平洋地学断面东南段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恩山;雪峰陆内构造系统燕山期构造变形特征和动力学机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王自力;河北省灵寿县西石门金矿成矿作用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08年
3 张中华;利用测量资料研究汾渭盆地地裂缝活动特征[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4 印长海;松辽盆地CO_2气藏特征及测井评价[D];吉林大学;2004年
5 雷显权;天山地区现今地壳运动变形及动力学数值模拟[D];中南大学;2009年
6 刘鸣;西藏高原始新世与现今两期应力场的对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姜靖;不可不知的地球深部[N];大众科技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将辉秦纪民;向地球深部挺进[N];人民政协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丁蔚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家园的深部[N];新华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赵凡 李桂芬;地球深部探秘[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5 赵凡;我国发现一批地球深部新矿物[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6 记者 刘晓军;给地球打个深“眼儿”[N];科技日报;2001年
7 记者 张丽华;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野外战绩显赫[N];中国矿业报;2009年
8 记者 韩晓玲、实习生 陈姮、通讯员 曹南燕;地球深部最古老岩石被发现[N];湖北日报;2006年
9 张丽华司徒瑜;我国发现地球深部新矿物种群[N];中国矿业报;2007年
10 记者 王琼杰;让眼睛伸入地球深部[N];中国矿业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