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源O型口蹄疫病毒分离株VP1基因特征分析
【摘要】:O型口蹄疫病毒在全世界广泛流行,可分为10个亚型,在我国主要流行古典中国株(Cathay)、泛亚(Pan Asia)两种亚型毒株,而口蹄疫东南亚亚型(SEA)毒株主要在缅甸、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流行。但2009~2010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口蹄疫疫情,经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诊断,流行毒株为口蹄疫东南亚亚型(缅甸谱系)。本研究通过对在2010年我国西南地区从猪分离鉴定的4株O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序列测定,采用DNAStar和Genbank中O型口蹄疫毒株VP1基因进行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的4株O型口蹄疫病毒相互之间同源率均在97.2%以上,VP1蛋白氨基酸在198位存在特征性的变异(E→A)。运用MAGE4.0软件构建O型口蹄疫病毒进化树,结果显示,分离的4株病毒属于O型口蹄疫东南亚亚型CHA亚群。应用DNAstar软件Jameson-Wolf方法进行VP1结构蛋白的抗原性指数分析,结果以O/NC/CHA/2010株为代表的CHA亚群抗原指数与东南亚亚型差别较小,而与古典中国、泛亚两种亚型的差别较大,而目前我国使用的O型口蹄疫疫苗毒株主要是古典中国和泛亚亚型毒株。提示目前使用的两种亚型的疫苗毒株可能对该毒株的保护率有限,因此,今后应对口蹄疫疫苗毒株的选择进行一定调整。
|
|
|
|
1 |
邹伟;赵玉军;孟令研;杨剑洁;刘永;;口蹄疫新型疫苗的研究现状[J];畜禽业;2007年08期 |
2 |
焦颖;龚劲峰;何校澎;黄辉荣;刘德辉;张春红;吴锋;黄毓茂;;O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J];动物医学进展;2010年02期 |
3 |
胡媛媛;张文东;宋建领;赵焕云;吕粤;岳亮;张应国;李作生;范泉水;张富强;;云南边境O型口蹄疫监测及病毒VP1基因序列分析[J];畜牧与兽医;2008年04期 |
4 |
付薇;陈磊;熊毅;潘琼;王常伟;陈进喜;胡晓静;刘棋;;O型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基因VP1的克隆与原核表达[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5期 |
5 |
江士辰;;最近在南美发现的口蹄疫病毒的型和亚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1期 |
6 |
刘湘涛,李忠润,胡弘博,马军武,韩雪清,姜艳春,胡艳君,罗公平;口蹄疫病毒12S抗原免疫学性质的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1996年08期 |
7 |
肖扬;;不可忽视口蹄疫的防治[J];农家科技;1999年08期 |
8 |
张彦明;王晶鈺;;口蹄疫的诊断与防制[J];中国动物保健;1999年03期 |
9 |
胡薛英;口蹄疫病毒的基因枪DNA疫苗[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1年11期 |
10 |
周小平;;口蹄疫的防治[J];现代农业;2007年03期 |
11 |
段文刚;;第八讲 口蹄疫(FMD)[J];畜牧市场;2007年04期 |
12 |
张加勇;杨胜利;;口蹄疫免疫、监测及防控措施[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年12期 |
13 |
周喜生;;猪口蹄疫的诊断与治疗[J];河北农业科技;2008年18期 |
14 |
殷长海;金宏堂;赵德祥;;散养偶蹄动物口蹄疫的免疫方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
15 |
仁欠端智;马延龙;;牛羊口蹄疫的诊断与治疗[J];山东畜牧兽医;2010年02期 |
16 |
陈健雄;;规模化猪场口蹄疫的临床症状与控制策略[J];养猪;2010年03期 |
17 |
罗银昌;;猪口蹄疫的鉴别和防治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11年01期 |
18 |
陈尚贵;向留坤;李建华;;关于偶蹄兽口蹄疫的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1年06期 |
19 |
方时杰;;兔化口蹄疫病毒的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1959年06期 |
20 |
刘玉斌,梁焕春,冯来坤,刘爱华;猪白细胞干扰素的制备及对口蹄疫病毒的抑制试验[J];中国兽医学报;198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