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蛙科掌骨形态进化研究
【摘要】:树蛙以攀爬作为其主要的运动方式,掌骨(metacarpal)的结构对其运动行为有直接的影响。本研究目的是在已获得的树蛙科(Rhacophoridae)系统发育关系的基础上,探讨树蛙科物种的掌骨形态特征的进化趋势,进而了解掌骨在进化中所起的作用。通过透明骨骼染色方法(double staining of bone and cartilage)对树蛙科10个属16个物种以及其他蛙科4个物种的手掌进行研究,发现其在原拇指(prepollex)和第三指掌骨(metacarpal of the third finger)骨骼形态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分化。原拇指极为瘦短,隐藏在皮下,雄性外形较大,大多数骨化成硬骨。其中雄性原拇指形态分化为两种类型:棒状和斧状。第三指掌骨远指端关节处的骺沿体内侧向下延伸生长,末端膨大增生形成突起。根据其形状分为三类:1.沿掌骨稍微向下延伸,末端没有膨大或膨大很轻微(存在于较为原始的属);2.沿掌骨向下增生,且末端膨大为圆锥形;3.掌骨细长,骺向下增生严重,能达到掌骨一半以上,且末端膨大明显(仅在侧条费氏树蛙Feihyla vittatus中出现)。结合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表明雄性棒状原拇指和第一类掌骨骺突起多处于树蛙科系统发育树中较为原始的属中;而斧状原拇指和第二,三类骺突起多在系统发育树较为高级的属中出现。
|
|
|
|
1 |
魏兴国;掌骨长度、前后径、横径和重量的测定[J];解剖学杂志;1996年03期 |
2 |
张显利,何光■;中国人掌骨体滋养孔的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82年01期 |
3 |
王耿;赵晓进;;太行山猕猴掌骨和蹠骨长度顺序研究[J];四川动物;2008年05期 |
4 |
田青业,刘正津,周军海,谢红;第1掌骨力学特性及其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1年04期 |
5 |
陈忠恒;孟庆兰;刘丰春;;掌骨X线测量推断身高的研究[J];人类学学报;2009年04期 |
6 |
赵晓进;马静;赵俊杰;王耿;刘宇;;太行山猕猴掌骨和蹠骨长度变量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
7 |
冯家骏;;掌骨和跖骨的滋养孔[J];解剖学研究;1987年01期 |
8 |
何葆华,宋建良,周吉林,吴卫华,严晟,朱云山;第一掌骨背侧血管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J];中华手外科杂志;1999年02期 |
9 |
张玉龙,张书松;双趾马第Ⅱ趾(指)的解剖结构[J];畜牧兽医学报;1989年S1期 |
10 |
张祜曾
,余达经;《外科和放射解剖学》文题摘要(1989年第11卷第1期)[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89年03期 |
11 |
谭富生,蒋电明,吴绍尧;国人正常掌、指骨骼X线测量的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1989年Z1期 |
12 |
冯波,陈仁彪,罗建国,陈瑞冠,郑英明;苗族Grebe-Quelce-Salgado型软骨成长不全家族[J];遗传学报;1985年05期 |
13 |
季强,姬书安;辽宁凌源中生代鸟类化石一新属[J];中国地质;1999年03期 |
14 |
周吉林,林向进,张家兴,何葆华,张晓明;以第2掌背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年05期 |
15 |
杨定焯;黄林;张纪淮;伊宏道;;光密度仪扫描 X 线片测量正常人桡骨和掌骨矿物质量[J];四川解剖学杂志;1983年03期 |
16 |
林进凯
,谢松钿;中国鹅四肢骨骼的解剖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6期 |
17 |
余贵华,喻爱喜,陈振光,张发惠,郑晓辉,张建华;带血管桥的多根肋骨瓣修复手掌毁损伤的解剖学研究[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5年03期 |
18 |
张保民;陈孝红;程龙;;中三叠统巨胫龙(Macrocnemus cf.fuyuanensis)相似种在贵州兴义的发现[J];华南地质与矿产;2010年02期 |
19 |
邱占祥;;记云南罗平的巨犀化石并論葛氏巨犀的性貭[J];古脊椎动物学报;1962年01期 |
20 |
黄学诗;;安徽古脊齿兽(Archaeolambda)骨胳记述[J];古脊椎动物学报;1977年04期 |
|
|
|
|
|
1 |
刘珺;李家堂;王跃招;;树蛙科掌骨形态进化研究[A];四川省动物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
2 |
彭克美;张建滨;宋卉;刘华珍;程佳月;逯志强;刘志伟;王蕾;;非洲白犀牛前肢骨的解剖学特点[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
3 |
庞峻峰;饶定齐;吕顺清;张亚平;;云南树蛙类的分子系统学初步研究[A];第六届动物遗传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
4 |
吴毅;杨奇森;夏霖;彭洪元;周昭敏;;中国蝙蝠新记录--马氏菊头蝠[A];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
5 |
李家堂;车静;武善金;赵蕙;赵尔宓;张亚平;;基于线粒体和核基因片断的树蛙科物种系统发育关系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
6 |
汪筱林;周忠和;张福成;徐星;;热河生物群发现带“毛”的翼龙化石[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
7 |
刘惠宁;;香港两栖类之多样性及其所面对危机[A];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
8 |
莫运明;邹异;;广西三种两栖动物的新记录[A];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暨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