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支持系统
【摘要】:本文在用户侧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引入了需求侧管理技术支持系统的概念,结合我国当前需求侧管理技术的发展特点,对系统的地位、作用、构成和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
|
|
|
1 |
曹世光,柳焯,周为民;电力需求侧管理自动化监控技术[J];中国电力;1997年06期 |
2 |
李伟华;武占河;;实时数据库在需求侧管理技术支持系统中的应用[J];大众用电;2006年10期 |
3 |
王炜;王伟峰;;用户节约基本电费支出的潜力和影响研究[J];浙江电力;2006年05期 |
4 |
邓芳;;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在需求侧管理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2007年07期 |
5 |
赵豫,于尔铿;电力零售市场研究 (五)电力零售市场与负荷管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14期 |
6 |
冯国瑞;;英、法等国电力营销管理简述[J];宁夏电力;2005年04期 |
7 |
程禹明;;需求侧管理创新与节能[J];广东科技;2010年20期 |
8 |
陈榕;抓住机遇,拓展江西电力市场[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2年06期 |
9 |
祝春捷,刘横榕;电力企业实施需求侧管理的探讨[J];浙江电力;2003年04期 |
10 |
徐波;辽宁电网实行需求侧管理的必要性及措施[J];东北电力技术;2001年12期 |
11 |
秦开宇,杨军,周文建,任凡,杨斌;基于远程用电实时监测的电力用户需求侧管理支持系统[J];中国电力;2004年08期 |
12 |
赵树华,吴日升,曾鸣,黄琰;全面提高广州地区需求侧管理水平策略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4年06期 |
13 |
金家培;陈湘瑜;;上海市用电负荷管理系统双向终端未来发展方向[J];上海电力;2004年02期 |
14 |
王明俊;市场环境下的负荷管理和需求侧管理[J];电网技术;2005年05期 |
15 |
曹宏宇;王梓骜;;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J];信息技术;2008年10期 |
16 |
杜雪飞;;浅谈需求侧管理[J];才智;2010年07期 |
17 |
倪云芳;;简述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J];科技信息;2010年33期 |
18 |
钟庆,吴捷,张庆云;需求侧管理技术应用综述[J];广东电力;2002年01期 |
19 |
朱成章;需求侧管理和电力体制改革[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3年01期 |
20 |
马嘉谦,李文胜;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经济学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
|
|
|
|
1 |
张晶;马国政;;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支持系统[A];2006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交流研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
2 |
张晶;马国政;;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支持系统[A];2005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全国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术交流暨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
3 |
袁俊国;尹介;;负荷管理系统的现状和展望[A];2003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分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第一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3年 |
4 |
饶赦哉;;深圳电网用电需求侧管理主要做法及启示[A];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2003-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
5 |
杨涛;朴在林;张志霞;郑丽;;需求侧管理(DSM)项目设计与评价方法应用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
6 |
;前言[A];2005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全国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术交流暨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
7 |
汤祖旭;高白羽;;辽阳地区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实践[A];2007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分专委会)二届三次会议论文集[C];2007年 |
8 |
方进虎;黄曙霞;;对地区电力需求侧管理现状的思考[A];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
9 |
姜新;;重建我国电力市场需求侧管理体系的构想[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
10 |
刘万福;张海静;吴日昇;赵永亮;曾鸣;;蓄冰空调对广州市电网调峰的影响[A];2005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全国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术交流暨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