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坚持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郭沫若的正确道路

方诗铭  刘修明  
【摘要】:正马克思主义先驱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学术文化战线上, 马克思主义史学先驱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和发展,同样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罗福惠;;郭沫若在史学研究中的认知结构和价值取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6期
2 张美丽;郭沫若的世界文化观对其接受唯物史观的影响[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3 林甘泉;;郭沫若早期的史学思想及其向唯物史观的转变[J];史学史研究;1992年02期
4 萧宗弟;简论郭沫若的史学方法和史学思想[J];郭沫若学刊;1989年03期
5 袁汉巨;石云;;论《甲申三百年祭》的学术价值和政治意义[J];历史教学问题;1990年03期
6 尤学工;;郭沫若与新中国初期的历史教育[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干树德;郭沫若按照时代要求治史的原则[J];郭沫若学刊;1995年01期
8 杨培星;;从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看郭沫若的治学精神[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9 薛其林;革命性与学术性交融:郭沫若的学术研究特色[J];长沙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邓鸿光,孙延霞;人生与学问──略论郭沫若历史研究新范式[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11 魏建;阐释的智慧——以郭沫若对孔子的评论为例[J];郭沫若学刊;2003年02期
12 尹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学的发展[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13 谭继和;瑚琏之珍孕于兹——续论郭沫若的先秦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J];郭沫若学刊;1989年02期
14 刘筱红;;批判与整理:郭沫若与胡适古史研究的区别[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5期
15 冯超英;唯物史观的创立是史学领域的一次革命[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6 方国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创史学研究的新局面[J];云南社会科学;1984年01期
17 叶桂生;史学理论的建树与追求——为纪念郭沫若诞辰百周年而作[J];史学理论研究;1992年03期
18 郭小武;沫若文献学发凡[J];郭沫若学刊;1993年04期
19 彭邦本;世纪回眸:郭沫若古史研究特色的几点思考[J];郭沫若学刊;2002年01期
20 朱月龙;简论《甲申三百年祭》的历史作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诗铭;刘修明;;“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坚持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郭沫若的正确道路[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2 陈其泰;;郭沫若史学的时代精神[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3 孙开泰;;郭沫若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开创——读《十批判书》[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4 孙开泰;;郭沫若的先秦诸子研究与其世界文化观[A];郭沫若与东西方文化[C];1997年
5 罗世烈;;《孔墨的批判》平议[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6 刘茂林;;抗战时期郭沫若对中国历史学的苦心经营[A];郭沫若研究第三辑[C];1987年
7 沈志安;;从思想文化史角度看郭沫若的治史特点[A];纪念郭沫若逝世十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8 罗传芳;;郭沫若研究方法的特点与运用——立足于原始宗教的考察[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9 王嶽;;郭沫若和比较史学[A];纪念郭沫若逝世十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10 昞姝;应吉;;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A];郭沫若史学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贵仁;唯物史观及其指导的历史学在20世纪中国的推进历程[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2 蒋海升;“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D];山东大学;2006年
3 张军;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语境中的社会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胡现岭;胡绳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林国华;范文澜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D];山东大学;2007年
6 师文兵;汤普森历史哲学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7 陈峰;社会史论战与现代中国史学[D];山东大学;2005年
8 张静斐;学术史视野中的新历史主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9 黄磊;历史循环论和他者[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李凌翔;新中国的旧史学[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春玲;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吉林大学;2007年
2 齐敏;马克思哲学视野下的中西封建制度比较[D];黑龙江大学;2007年
3 周艺;郭沫若史学思想中几个问题的探讨[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翚;基于毛泽东点评历史人物看其历史观[D];山东大学;2008年
5 韩炯;吉登斯的早期思想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霞;《史学要论》与《历史哲学教程》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马英姿;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董艺;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中国传统社会历史理论[D];山东大学;2007年
9 董明;游走于政治与学术之间[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单凤娟;翦伯赞的史料观及方法论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特约记者 山佳;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朱佳木;加强对唯物史观的理论研究是史学理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3 路育松;坚持用唯物史观指导历史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高翔;马克思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国史学道路[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张旭鹏 张文涛;近年国内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综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6 李红岩;唯物史观是破解中国历史奥秘的唯一钥匙[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谢保成;郭沫若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N];光明日报;2007年
8 历史所 林甘泉;50年的回忆和思考(续)[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9 董欣洁;我院世历所举办“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研讨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10 徐良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与中国史学实践相结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