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腹部及西缘隐蔽性油气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
【摘要】:准噶尔盆地腹部及西缘中石化勘探区块具有多种类型的隐蔽性油气藏,既有受区域不整合控制的地层油气藏,又有受沉积、成岩作用控制的岩性油气藏。研究区识别出2种7类地层、岩性隐蔽油气藏。地层油气藏主要包括不整合/滩坝砂体地层油气藏、不整合/三角洲前缘砂体地层油气藏和不整合/河道砂体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包括滨浅湖相砂坝砂体上倾尖灭弧形弯曲岩性油气藏、河流三角洲透镜体砂岩岩性油气藏、下切谷河道充填沉积岩性油气藏和多砂体叠王拼合非均质隔挡型岩性油气藏。控制研究区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有:多种成因类型的砂体为储层提供了有利的储集空间,研究区的砂体类型包括河流相及滨浅湖相;多期次构造运动形成的古隆起及继承性的古隆起为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以及断裂、不整合及广盆砂体构成了油气立体运聚通道。
|
|
|
|
1 |
黄传炎;廖远涛;张青;刘军;;板桥凹陷隐蔽油气藏类型及特征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6年06期 |
2 |
武恒志;孟闲龙;杨江峰;;准噶尔盆地腹部车-莫古隆起区隐蔽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勘探技术[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年06期 |
3 |
吴东胜;金湖凹陷戴南组隐蔽油气藏研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4 |
邹华耀,郝芳,张柏桥,陈斌;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充注与再次运移研究[J];地质科学;2005年04期 |
5 |
李群;松辽盆地长岭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研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
6 |
杜美霞,庄新国;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及发展趋势[J];海洋地质动态;2005年08期 |
7 |
牟琨;云金表;;准噶尔盆地腹部隐蔽油气藏类型与成藏主控因素[J];石油实验地质;2010年02期 |
8 |
刘金华;袁波;;辽河西部凹陷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三段构造坡折带特征[J];世界地质;2009年03期 |
9 |
白振华;;乌夏地区隐蔽油气藏成藏条件及其分布规律[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0年02期 |
10 |
蓝文芳;曹剑;王绪龙;张越迁;向宝力;孙平安;吴明;;准噶尔盆地达巴松凸起白垩系油气成藏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
11 |
李群,汤金彪,孔炜;松辽盆地南部黑52井区白垩纪隐蔽油气藏研究与预测[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12 |
袁伟;;中国石油誓言“捉拿”隐蔽油气藏[J];国外测井技术;2003年05期 |
13 |
项华;徐长贵;;渤海海域古近系隐蔽油气藏层序地层学特征[J];石油学报;2006年02期 |
14 |
刘海涛;史建南;;不整合面结构与隐蔽油气藏分布模拟实验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年01期 |
15 |
李群,王英民,宋国奇;层序地层学在陆相斜坡带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年03期 |
16 |
陆建林,李思田,邱荣华,杨道庆,全书进;南阳凹陷隐蔽油气藏的分类及勘探思路[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17 |
武恒志;孟闲龙;朱允辉;由伟丰;;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岩性油气藏勘探实践与探讨[J];中国西部油气地质;2005年01期 |
18 |
周明才;;隐蔽油气藏:我国油气勘探的主攻方向[J];国外测井技术;2005年05期 |
19 |
庞雄奇;陈冬霞;张俊;;隐蔽油气藏成藏机理研究现状及展望[J];海相油气地质;2007年01期 |
20 |
李鹤永;刘震;陈艳鹏;党玉琪;杨雪峰;;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分布[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