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早期诊断癌症新方法的应用基础研究
【摘要】:总结一种早期诊断癌症新方法的方案,以利于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及预防。方法根据当今肿瘤研究成果,设计一种新的癌症早期诊断方法的方案。结果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抗一种正常抑癌基因所产生的蛋白质抗体,如:Rb蛋白质和p53蛋白质,通过亲和层析,分别和放射性同位素元素标记的病变标本的Rb蛋白质和p53蛋白质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分别测定4次抗原抗体反应的Rb蛋白质和p53蛋白质的放射性强度,而不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的Rb蛋白质和p53蛋白质则不能被测定,从而判断Rb蛋白质及其基因和p53蛋白质及其基因的结构及功能异常,由此来早期诊断癌症。结论 Rb基因和p53基因及其所表达的蛋白质是否发生异常改变检测后,可以根据检测结果来指导临床进行早期治愈治疗或作观察及预防治疗,其判断方法如下:①若Rb基因和p53基因及其所表达的蛋白质全部发生异常改变,就可以进行早期手术治愈治疗。②若仅Rb基因或p53基因及其所表达的蛋白质发生异常改变,就可以作临床重点观察及重点预防治疗,同时定期复查。③若Rb基因和p53基因及其所表达的蛋白质全部未发生异常改变,只作临床观察及一般预防治疗。本研究方法适用于对食管癌、胃癌、乳腺癌、小细胞肺癌、直肠癌、结肠癌、骨肉瘤等癌症的早期诊断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及预防。依照上述实验方案,其它抑癌基因及其所产生的蛋白质,当必要时,也可以测定。另外,本方案的研究方法也值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她用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的方法,来探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是否发生异常改变,从而探测相应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是否发生异常改变,她是一种新的、简单的和特殊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
|
|
|
1 |
王鹏;闫平平;刘会娟;代丽萍;王凯娟;张建营;;肺癌候选抗原的血清反应分析及其联合检测的应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21期 |
2 |
张雅媛;钱小青;李娟;俞海国;郭翼红;马慧慧;;不完全川崎病53例临床分析[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年11期 |
3 |
唐绥清;;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年30期 |
4 |
杨洁晖;;系统胎儿超声筛查胎儿心脏异常的价值探讨[J];中外医疗;2011年30期 |
5 |
刘长云;;液基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1年31期 |
6 |
陈大毅;;钩端螺旋体病的早期诊断[J];人民军医;1965年09期 |
7 |
华积德;陈如坤;王民怀;;腹壁挫伤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J];人民军医;1965年09期 |
8 |
李泽春;;小儿脑性麻痹的早期诊断[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1980年08期 |
9 |
杨宝贺;;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及合并重度复合伤的处理[J];中国综合临床;1980年01期 |
10 |
张虎林;;测定粉尘磁场对尘肺早期诊断[J];国外医学情报;1980年18期 |
11 |
王兆松;张燕芳;;阿米巴肝脓疡37例的临床分析和早期诊断的探讨[J];广西医学;1981年03期 |
12 |
王丕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治疗(附三例报告)[J];青海医药杂志;1981年04期 |
13 |
李竹林;杨学辉;赵仁秀;;高处坠落致内脏损伤早期诊断的体会(附20例分析)[J];人民军医;1981年10期 |
14 |
李萍萍,申文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J];国际肿瘤学杂志;1984年01期 |
15 |
吴长有,徐红薇,王文余;流行性出血热病人早期诊断法——反向被动胶乳凝集试验[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84年03期 |
16 |
聂昌灏;;单纯根据临床和生化因素早期诊断胆石合并胰腺炎[J];国际消化病杂志;1984年03期 |
17 |
吴昌明,彦雪芹,王淑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早期诊断——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LAIT)[J];实用医学杂志;1985年05期 |
18 |
吴松泉;杨茵;吾探贞;;超声波图象早期诊断间质部妊娠[J];福建医药杂志;1985年05期 |
19 |
刘福载,张震,高明哲;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2例报告[J];北京医学;1986年02期 |
20 |
岐天茂,吴文琪,姜文榕,曹振平,谢蔚玫;免疫酶染IgM检测法早期诊断流行性出血热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8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