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度的区域差异研究

曲衍波  张凤荣  
【摘要】:选择北京市海淀区、顺义区和平谷区三个处于不同城市功能区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典型区,采用单因素目标比较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从用地强度、用地结构和用地布局三个方面进行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度的测算,然后比较分析了研究区之间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度的区域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并为加快首都郊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度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在综合集约度上,海淀区顺义区平谷区,这与区域宏观的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而分项集约度分析显示,区域差异的表现有所不同,受宏观区位条件的影响,由人口、政策导向、地貌特征、用地规划等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加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与布局调整、加快农村宅基地与产业用地的分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力度应是今后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主要趋势。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佳;;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理论模型初探[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年06期
2 李芹芳;陈玮;段刚;;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宝鸡市金台区蟠龙镇为例[J];乡镇经济;2008年08期
3 肖波;张建新;宋松;霍颖;;安徽省凤阳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4 谷晓坤;代兵;陈百明;;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区域方向[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6期
5 马佳;韩桐魁;;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基于行政村层面[J];上海农业学报;2009年02期
6 徐红;;济南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分析及节约利用对策[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02期
7 徐颖;;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必要性与效益性分析——以苏南S市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为例[J];国土资源导刊;2006年02期
8 王廷;张雅杰;张云祥;梁栋栋;肖展春;;基于节约集约利用对策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分析——以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年03期
9 甄勇;李贻学;赵春敬;;德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和模式分析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10 刘正恩;袁照航;;北京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问题及其调整原则与方法措施[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年03期
11 樊琳,孙华强;紧扣规划 因地制宜 三种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的实践[J];浙江国土资源;2005年11期
12 田淑敏;沈怡芳;;北京市密云县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13 马瑛;刘荣;;焉耆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14 张风丽;;兵团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潜力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24期
15 晏涵;刘觉民;任国平;黄怡;刘丽;胡浩怡;;醴陵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问题的探讨[J];大众科技;2008年02期
16 滕玉文;包喜利;苏安玉;;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27期
17 郭恒宇;;平阴县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分析[J];山东国土资源;2009年01期
18 顾湘;;江苏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初探[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25期
19 黄清华;;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的问题初探[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20期
20 段宝玲;马振兴;;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农村经济;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衍波;张凤荣;;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度的区域差异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2 郭艳;;金水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分析[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3 杨君;;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次序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朱玲瑶;;湘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次序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高燕;;农村居民点用地动态变化的动力机制研究[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6 马佳;韩桐魁;;行政村层面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基于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的调查分析[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胡贤辉;杨钢桥;;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驱动机制比较研究[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高迎春;佟连军;;石家庄市城市土地利用增长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马佳;;枝江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情况及七星台镇中心村建设分析[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陈常优;李汉敏;王辉;;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研究——以商丘市为例[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筱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及区域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2 瞿忠琼;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区域联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3 马佳;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4 司马文妮;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田光进;基于遥感与GIS的9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点用地时空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6 宗毅;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分析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孙雁;县域土地细碎化及其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8 何虹;城市地价高涨及地价稳定措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吴郁玲;基于土地市场发育的土地集约利用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10 黄利民;农地边际化及其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伟丽;贵港市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2 李金光;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3 盛鸿辉;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湘乡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及优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汝磊;泗水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时空变化及驱动力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马琼;甘肃省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董学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模式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7 邵秀燕;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及整理潜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潘娟;农村居民点用地选址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杨玲莉;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预测与差异化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邹县委;不同地貌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及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巧霞;浅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整理[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8年
2 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农房买卖拷问现有宅基地制度[N];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陈小彬 汤涧;由大到强的转变[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4 记者 周竟成;安徽省六安市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N];中国联合商报;2008年
5 记者 黎晓艳 实习生 刘若荔 通讯员 陈智胜 贺茂平;“大黄石”城乡格局脉络清晰[N];黄石日报;2009年
6 原国家土地管理局规划司副司长 郑振源;发展土地市场促土地集约利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7 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朱新方;加快土地流转集约度提升速度[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8 江国成 张雪涛;汶川地震重灾区重建将耗资1万亿元[N];中国税务报;2008年
9 记者 王卫英 报道组 刘小红;东阳市盘活存量集约利用农村土地[N];金华日报;2009年
10 邓志刚 本刊记者 赵培东;祁阳征用地实行两公告一登记[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