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魏明建,伊海生,陈淑娥;青藏高原腹地红层孢粉分析的有效方法[J];第四纪研究;2001年01期 |
2 |
陈绍求;反射系数(K)法在确定红层地质构造中的应用[J];地质与勘探;1998年05期 |
3 |
段仲源,寇敏燕,熊智彪,甘元初;红层裂隙水特征与找水方法[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
4 |
刘光尧;红层中常见的不良水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1年04期 |
5 |
刘尚仁;广东的红层岩溶及其机制[J];中国岩溶;1994年04期 |
6 |
杨玉卿,皇海权;泌阳凹陷东南缘下第三系红层成因浅析[J];河南地质;1996年01期 |
7 |
;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前期研究专项暨IGCP463项目“上白垩统海相红层”研讨会在成都召开[J];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03期 |
8 |
陈曦,王成善,李祥辉,胡修棉;阿尔卑斯—喀尔巴阡上白垩统大洋红层特征与对比[J];地学前缘;2005年02期 |
9 |
马玉贞,陶明信,陈发源;甘肃窑街朱儿庄红层孢粉组合与地质时代[J];沉积学报;1995年04期 |
10 |
王成善,胡修棉;白垩纪世界与大洋红层[J];地学前缘;2005年02期 |
11 |
滕伟福,吴益平,杨冬英;巴东县西壤坡西滑坡稳定性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05年S1期 |
12 |
马玉贞;青藏高原东北缘第三纪红层中发现丰富孢粉化石及其意义[J];科学通报;1992年13期 |
13 |
江东,王建华,陈佩佩,郑世书;新汶煤田红层孔隙结构的分形描述[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9年03期 |
14 |
万晓樵,李国彪,司家亮;西藏南部晚白垩世—古新世大洋红层的分布与时代[J];地学前缘;2005年02期 |
15 |
魏玉帅,王成善;土耳其—高加索—喜马拉雅一线白垩纪大洋红层对比[J];地学前缘;2005年02期 |
16 |
田开铭
,温先焕
,钱学凯;江西省东乡红色断陷盆地的水文地质特征及裂隙水资源[J];现代地质;1989年04期 |
17 |
张改玲,董青红,隋旺华,陈德俊,王连奎,赵庆杰;红层与煤系复合结构覆岩采动破坏分析及其应用[J];工程地质学报;2004年01期 |
18 |
伊海生,林金辉,时志强,李保华,赵兵;藏北乌兰乌拉湖地区第三纪陆相红层古地磁研究的初步结果及地质意义[J];地球学报;2004年06期 |
19 |
王行军,关晓燕,张德生,朱更新,王德强,班长勇;冀西北张北康保一带新生代红层的地质特征[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5年01期 |
20 |
沈丽琪;广东曲仁两套红层的重矿物组合特征与地层对比[J];地质科学;1983年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