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波传热
【摘要】:正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参加讨论会,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我是主要做低温传热的,大家都知道在谈到非傅里叶传热的时候,可以从以前很多文献中看到,通常会引用一个实验结果,就是到目前为止公认的超流氦热波传热。为了描述非傅里叶传热,通常的做法是对常规的傅里叶导热方程进行修正,从而得到了一些的确是在波形上和实验结果比较接近的理论分析结果。这里我向大
|
|
|
|
1 |
张鹏,王如竹,村上正秀;超流氦浴中的热波传热研究[J];物理学报;2002年06期 |
2 |
乐光啓,吴玉良;热波探针灵敏度的理论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
3 |
江少恩,李文洪,刘永刚,胡昕,于燕宁,于瑞珍;“星光Ⅱ”驱动铝靶产生热波、冲击波和稀疏波测量[J];中国激光;2002年07期 |
4 |
梁新刚,过增元,徐云生;砂粒堆积床瞬态导热的理论分析[J];中国科学A辑;1995年11期 |
5 |
万春华;范全林;于瑶;孙秀华;刘淳;;热导率的动态法测量[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4期 |
6 |
路志坚;赵松龄;;热声检测技术应用可行性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
7 |
张淑仪;王兆球;程建春;陆悦生;沈耀春;;半导体光声效应机理、技术与应用[J];自然科学进展;1993年04期 |
8 |
王海东;马维刚;张兴;王玮;;飞秒激光热反射系统测量金属薄膜中的热波[J];物理学报;2010年06期 |
9 |
夏荣厚;田晓耕;沈亚鹏;;无限长圆柱体中广义电磁热弹耦合问题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2009年06期 |
10 |
赵艳娥;黄玲凌;;动态法测定良导体温度分布的数据处理[J];大学物理实验;2008年02期 |
11 |
唐玄之;;三种非光学显微镜简介[J];物理教师;1992年12期 |
12 |
王海强;;大功率高频无线电波通过低电离层时的演变[J];电波与天线;1996年01期 |
13 |
李名锐;胡汉平;;超快激光脉冲辐照物体nonFourier温度、位移及应力波特性[J];自然科学进展;2007年12期 |
14 |
V.Lupei;E.Ristici;I.Voicu;S.Georgescu;O.Radulescu;;YAG:Nd晶体中的小晶面形成[J];中国激光;1983年Z1期 |
15 |
John Bardeen;何赣溪;;超导电性和其他宏观量子现象[J];物理与工程;1991年02期 |
16 |
殷庆瑞;热波显微镜及其应用[J];自然杂志;1985年05期 |
17 |
叶军;徐平;陈子瑜;Patrice Bottineau;;存在热耗散时动态法测良导体热导率的研究[J];物理实验;2011年09期 |
18 |
夏樟根;朱莲根;乔卫平;王锦辉;;良导体热导率不同测量法的比较[J];物理实验;2007年08期 |
19 |
陶春先;李霞;李大伟;贺洪波;邵建达;;基于表面热透镜的薄膜弱吸收测量的调制频率研究[J];光学学报;2010年02期 |
20 |
岳晓萍,邢怀民,赵合运;超导电性二流体模型的适用性[J];低温与超导;200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