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翅荚木种源抗寒性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柳新红  何小勇  苏冬梅  魏来  袁德义  王军峰  
【摘要】: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衡量翅荚木单项抗寒能力大小的6个指标,然后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这些指标转换成综合指数,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评价体系。根据指标权重和隶属函数值,求得翅荚木各个种源抗寒性的综合指数值, 依照综合指数的大小可知不同种源的抗寒性强弱的排序为:湖南通道>贵州兴义>广东英德>广西忻城>湖南江华>广西靖西。通过聚类分析,将翅荚木种源划分为3类:湖南通道和贵州兴义种源为一类,抗寒性较好:广西忻城和广东英德种源为一类,抗寒性一般:湖南江华和广西靖西种源为一类,抗寒性较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窦玉梅;;国内紫花苜蓿抗寒性机理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2 童方平;李贵;刘振华;童琪;;造林初植密度对翅荚木幼龄林木材热值影响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19期
3 胡建芳;陈建中;姚延梼;;杨树抗寒性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11年03期
4 杨虎义;;高寒山区杏树抗寒性研究[J];山西林业;2011年03期
5 高京草;王长柱;王进国;李西选;高文海;李新岗;;枣树抗寒性测定方法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邵红;李秀霞;李修平;薛春梅;;杂交榛抗寒变异愈伤组织的选择[J];林业科技;2011年04期
7 刘湘林;陈跃进;徐庆国;金晨钟;苏鹏;张梦成;肖有铁;夏鹏玲;周雨;;草坪草海滨雀稗的抗寒机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8 巨伟;杨彩凤;赵勇;刘宝华;杨学举;;低温胁迫下冬小麦叶片细胞膜透性与抗寒性的相关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9 庄淑琴;周杰;庄实传;;抗寒花果兼用梅优良品种选育的初步研究Ⅱ[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S2期
10 孙晶晶;王海英;崔秀娜;赵富宝;;低温胁迫对辽西地区3个大扁杏品种生理生化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11 王宁;吴军;夏鹏云;苏金乐;;低温胁迫对大叶冬青生理特性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2 裘珍飞;曾炳山;刘英;李湘阳;葛明亮;陈李花;;应用电导法评价5个桉树抗寒性[J];广东林业科技;2011年03期
13 孙玉洁;王国槐;;外源生长调节剂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J];作物研究;2011年03期
14 薛香;吴玉娥;郜庆炉;;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主要抗寒性生理指标[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15 张文娇;王小德;;低温胁迫对5个不同梅花品种生理特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16 牟蕴慧;甄灿福;陈忠;李金龙;;李抗寒早熟新品种龙园早李的选育[J];中国果树;2011年02期
17 杨凤秋;陈东玫;赵永波;张新生;徐金涛;;苹果矮化砧木抗寒性比较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18 李叶峰;李强;王彩晨;王宁;盛亚丹;陆小平;;勋章菊抗寒性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19 童方平;李贵;刘振华;;幼龄翅荚木不同生长季节叶片营养动态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20 代波;黄印冉;曹书敏;张国君;张均营;杨俊明;赵丽梅;;彩叶乔木树种“金叶榆”的抗寒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新红;何小勇;苏冬梅;魏来;袁德义;王军峰;;翅荚木种源抗寒性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2 刘颖;沈益新;顾洪如;丁成龙;;电导法配合Logis itic方程比较不同结缕草的抗寒性[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聂磊;阮少艺;沙慧文;敖冬至;;植物生长延缓剂提高结缕草冬季抗寒性的初步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郑玉红;刘建秀;陈树元;;我国狗芽根〔Cynodon dactylon(L.)Per.〕种质资源抗寒性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李广敏;孙智慧;张明贤;;抗寒剂提高黄瓜幼苗抗寒性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于晶;王兴;苍晶;;外源ABA、GA及6-BA对冬小麦抗寒性的影响[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7 郭线茹;高玉红;罗梅浩;蒋金炜;马继盛;;烟夜蛾滞育蛹和非滞育蛹耐寒性的研究[A];河南省植保学会第八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七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孙万仓;武军艳;曾军;朱慧霞;刘雅丽;张亚宏;;8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抗寒性的初步评价[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勇;韩玉虎;张晓伟;田建保;;核桃一年生枝条抗寒性鉴定[A];第五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聂洪超;孙万河;张玉君;张同喜;陈涛;;枣树抗寒栽培技术[A];第五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小勇;翅荚木种源遗传多样性及其抗低温胁迫能力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2 陈玉珍;绵头雪莲花(Saussurea.laniceps hand.-Mazz.)组织培养及其抗寒性的生理生化基础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王小德;浙皖地区柃木属(Eurya)植物抗逆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4 魏安智;仁用杏抗寒机理研究与抗寒物质筛选[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5 郁万文;银杏抗寒机理及种质资源抗寒性评定的初步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周洲;转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PtFAD2和PtFAD3银腺杨84K的抗寒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7 李新国;钙信号系统调节柑橘抗寒生理生化机理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8 韦善君;结缕草抗寒性及转录因子CBF1的转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孙敬爽;引进矮生型针叶树繁殖技术及适应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10 陈立波;刈割时间和施肥对紫花苜蓿抗寒性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瑾;野生樱桃李抗寒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2 李西;不同土壤基质对峨眉假俭草生长及抗寒性影响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3 刘琳;四川野生假俭草的抗寒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4 周驰;烯唑醇对冷季型草坪草Poa pratensis L.生长发育、生理活性及抗性影响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5 许燕;菠萝(Ananas comosus (L.) Merrill)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和多倍体新种质的培育[D];西南大学;2006年
6 李欣;10种紫斑牡丹在哈尔滨地区的抗寒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7 李芳;外源脱落酸对扁穗牛鞭草抗寒性的影响及新品系区域适应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8 谢晓金;南京地区引种常绿阔叶树种的抗寒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9 黄丽群;园林植物叶片不饱和脂肪酸与抗寒性关系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10 刘艳阳;小麦抗寒性鉴定指标的筛选及其QTL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媛;搓一搓 让我身体倍儿棒[N];保健时报;2006年
2 姚晨奕 黎璆 徐继军;稻种抗寒性差引发集体诉讼[N];农资导报;2007年
3 吴鹏;顺昌:随“神七”飞天林木良种回归故里[N];闽北日报;2008年
4 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 牟蕴慧;介绍两个抗寒性强的杏品种[N];河北科技报;2006年
5 许艳凤;苹果树梨树冻害的原因及防护[N];陕西科技报;2007年
6 山东省农业厅;冬小麦死苗的防治[N];人民日报;2006年
7 麦冬;冬小麦冬春防死苗[N];湖北科技报;2006年
8 石雪晖;预防柑橘冻害冻后及时恢复[N];湖南科技报;2007年
9 ;施钾肥与作物抗旱、抗寒性的关系[N];农资导报;2005年
10 张燕;冬小麦冬春死苗的防治[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