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山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试验示范研究
【摘要】:岷江上游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生态环境意义重大。近几十年来由于人为活动加剧以及系统自身的脆弱性,该区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已严重成胁到该区域的生态安全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重点围绕岷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国家需求,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为中心,紧紧围绕构建两大系统——恢复系统和保障系统,采取在山地系统的上、中、下三段(亚高山、中山、干旱河谷)建立示范区和生态恢复技术体系及摸式,取得了较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极大地推动了恢复生态学的发展和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
|
|
|
1 |
彭珂珊;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之对策[J];林业科技管理;2002年02期 |
2 |
徐文梅,刘长海,廉振民;陕北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3 |
柯碧英;钟斌;;城市宝贵地带——湿地的保护与恢复[J];科技致富向导;2009年12期 |
4 |
卢宏玮,曾光明,金相灿,焦胜;湖滨带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理论、技术及其应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
5 |
肖金学;王文强;廉振民;;延安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问题的思考[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
6 |
丁九敏;阮宏华;;湖滨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
7 |
李安定;苏维词;彭熙;;景观生态学与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重建[J];贵州科学;2009年04期 |
8 |
黎燕琼;郑绍伟;慕长龙;范琼雯;;脆弱生境植被恢复与重建研究综述[J];四川林业科技;2011年01期 |
9 |
郑平建,傅泽强;中国南方山区农业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以安微省黄山市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01年02期 |
10 |
王宗明,张柏;西北黄土高原区生态恢复重建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3年02期 |
11 |
蒋佩华;谢世友;熊平生;;长江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退化及其恢复与重建[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年02期 |
12 |
曾昭文;刘赢男;倪红伟;;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年03期 |
13 |
周火明;瞿进进;;浅谈汶川震后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
14 |
马正亮,邹淑燕;宁夏旱作农业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J];水土保持研究;2002年03期 |
15 |
白降丽,彭道黎,庾晓红;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研究进展[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16 |
沈彦;刘明亮;石丹丹;;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恢复与重建研究——以洞庭湖区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年06期 |
17 |
沈彦;刘明亮;雷志刚;;洞庭湖区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恢复与重建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年03期 |
18 |
孟伟庆;李洪远;鞠美庭;马春;邵超峰;常华;;欧洲受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通报;2008年05期 |
19 |
向成华,万涛,张彦林;长江上游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对策[J];四川林业科技;2002年02期 |
20 |
高素萍
,王晓炜;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J];中国林业;2002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