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平原土地系统结构变化的模拟与分析
【摘要】:正1 引言本文在综合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土地系统结构变化模型(DLS 模型),以黄淮海平原为典型区,探索1988-2000年土地系统结构变化规律、驱动机理,模拟黄淮海平原不同情景下土地系统结构变化的可能趋势。黄淮海平原是我国传统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同时也是近几年我国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地区(陈志恺,2002)。土地用途转移,尤其是耕地非农化利用的现象在该地区比较突出(姚慧敏,2004),开展该研究,有利于提炼服务于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化管理与土地管理的决策参考信息。
|
|
|
|
1 |
谢承陶,李志杰,林治安;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土壤综合改良治理的任务和途径[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9年05期 |
2 |
郭焕成,姚建巨,任国柱;黄淮海平原粮食生产基地开发与建设[J];经济地理;1991年03期 |
3 |
;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几个问题的调研报告和建议[J];中国农学通报;1988年06期 |
4 |
刘文政;黄淮海平原旱涝盐沙薄的综合治理及其农业发展[J];土壤;1989年03期 |
5 |
孙正清;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开发水平[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95年06期 |
6 |
唐志发
,梅方权;从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看黄淮海平原的增产潜力[J];农业技术经济;1982年03期 |
7 |
罗必武;;展望黄淮海平原农业的发展[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1982年05期 |
8 |
王连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作贡献[J];中国农学通报;1988年03期 |
9 |
陈连
,贲克平;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学术讨论的情况和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1982年09期 |
10 |
范家■;郭省三;;关于黄淮海平原恢复高粱种植的意见[J];河南农业科学;1983年02期 |
11 |
王永利;;我们组织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考察的几点经验[J];科技管理研究;1984年02期 |
12 |
;安徽省黄淮海平原强化畜牧、精久农业综合科技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1996年07期 |
13 |
熊毅;组织起来,联合攻关,加速黄淮海平原治理的研究[J];土壤;1982年06期 |
14 |
赵南松;;水是河南省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的关键[J];治淮;1989年03期 |
15 |
徐传宝,李学仁;河南省黄淮海平原土地利用潜力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0年S3期 |
16 |
刘文政;重视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加速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J];土壤;1990年01期 |
17 |
李荣生;黄淮海平原土地合理利用问题——以聊城市为例[J];经济地理;1991年02期 |
18 |
王文楷;黄淮海平原农业区域开发中的减灾增产对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1年03期 |
19 |
邢廷铣,王仁德,方热军,何烈华;黄淮海平原畜牧业发展雏见[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9年03期 |
20 |
陈庆沐,唐华俊,严兵,马素兰,贾大林;黄淮海平原粮食生产发展中值得注意的两个问题[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8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