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水稻化感作用发育遗传及其与环境互作的研究

林文雄  董章杭  梁康迳  何华勤  郭玉春  梁义元  陈芳育  
【摘要】:正作物化感作用(allelopathy)是指供体植物(doner plant)产生并通过挥发(volatitization)、淋溶(leaching)、分泌(exudates)和分解(decomposition)等方式向环境释放次生代谢化合物(化感物质,allelochemicals)从而影响周围受体植物(receiverplant)的化学生态学现象。利用作物化感作用控制田间杂草被视为21世纪可持续农业技术之一,受到世界各国生态学家和农学家的重视。化感作用同水稻产量、稻米品质一样,是一种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遗传表达受环境条件强烈调控。因而研究作物化感作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是深入研究化感作用机制的焦点问题之一,受到世界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福堂,段玉梅;化感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J];生物学通报;2005年02期
2 彭少麟,邵华;化感作用的研究意义及发展前景[J];应用生态学报;2001年05期
3 何华勤,董章杭,梁义元,林树文,林文雄;水稻化感作用研究的新进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年02期
4 陈冬梅,林文雄;水稻化感作用研究现状与展望[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5 申建波,张福锁,王敬国,毛达如;化感作用与可持续农业[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1999年04期
6 林文雄,何华勤,董章杭,沈荔花,郭玉春,梁义元,陈芳育,梁康迳;不同环境下水稻对受体植物化感作用的动态遗传研究[J];作物学报;2004年04期
7 张凤云,翟梅枝,贾彩霞,孙百虎;核桃鲜叶挥发油化感作用初步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慕小倩,杨超,王硕;荧光假单胞杆菌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04期
9 曾任森;化感作用研究中的生物测定方法综述[J];应用生态学报;1999年01期
10 姜敏,张玉芬,徐宜红,纪明山;我国北方水稻对无芒稗化感作用研究初报[J];辽宁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任森;骆世明;;化感作用研究动态和对我国化感作用学科发展的几点建议[A];生态学的新纪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2000年
2 耿广东;程智慧;张素勤;周新民;;植物化感作用研究方法的探讨[A];中国园艺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化;马逊风;马宏军;叶雅杰;杨丙山;高春光;;植物化感作用研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4 林文雄;何华勤;梁义元;沈荔花;宋碧清;柯玉琴;郭玉春;梁康迳;;低磷胁迫下水稻化感作用特性的研究[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5 曹志平;陈国康;杨杭;陈云峰;郑长英;;番茄抗性砧木对温室土壤生物类群的影响[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6 郑丽;冯玉龙;;紫茎泽兰化感作用对10种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马淼;李博;;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潜力[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8 孔垂华;;植物化感作用与植物保护[A];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C];2005年
9 张学文;刘万学;刘亦学;万方浩;杨秀荣;张惟;;紫茎泽兰对几种植物的化感影响[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4年
10 夏天睿;张昭;张本刚;于俊林;陶月红;;黄檗落叶水浸液对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A];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华勤;水稻化感作用及其分子机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2 柴强;化感作用对复合群体根区土壤微生物及酶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3 杨立学;落叶松对胡桃楸化感作用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 于兴军;紫茎泽兰入侵生态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吴晓辉;常见眼子菜科沉水植物对浮游藻类的化感作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年
6 沈慧敏;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化感物质释放途径及化感作用机理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7 耿广东;辣椒(Capsicum annuum L.)化感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8 郭兰萍;影响苍术质量的生态因子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9 李志华;紫花苜蓿化感效应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10 张江红;酚类物质对苹果的化感作用及重茬障碍影响机理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章杭;水稻化感作用的动态遗传及其与环境互作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2 张强;甘草柠条间化感作用的组织培养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李迪;中国部分稻种资源化感作用潜力和作用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4 张奕;连作大豆化感作用及化感物质种类的鉴定[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冯娜;瑞香狼毒叶化感作用及其植物源农药功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孙广瑞;马蔺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彬彬;核桃叶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Ⅲ)[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8 沈荔花;低磷胁迫下水稻化感作用特性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9 杜玲;几个植物种对杉木的化感作用[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10 朱晶晶;草坪杂草发生分布规律及其综合防除体系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邹淑玲 通讯员 詹文理;发掘植物化感潜力 发挥神奇化感作用[N];广东科技报;2004年
2 赵杨景;药用植物栽培不可忽视植物化感作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