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玉顺;沈世钊;;拟动力试验的位移控制技术及误差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
2 |
周安;结构拟动力试验的位移控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7期 |
3 |
马新建;刘伟;张斌;;结构抗震静力实验方法综述[J];山西建筑;2010年19期 |
4 |
彭天波,胡世德,李建中;拟动力试验中“刚性结构”的定义[J];结构工程师;2002年04期 |
5 |
孙香红,朱军强,王社良;大型工业厂房纵向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拟动力试验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6 |
卢铁鹰;陈思甜;;用MTS电液伺服结构试验系统进行结构拟动力试验的控制程序研究[J];工程力学;1990年03期 |
7 |
李暄;力学与结构实验中心开发拟动力试验技术取得新进展[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3年06期 |
8 |
马乐为,吴敏哲;12层异形柱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组合结构拟动力试验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2年04期 |
9 |
梁兴文,王庆霖,梁羽风;底部框架抗震墙砖房1/2比例模型拟动力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1999年02期 |
10 |
侯杰;刘钧;杜文博;邱法维;;框架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6年06期 |
11 |
唐岱新,朱本全,王凤来,安成虎,张前国,李庆刚,薛宏伟;底层大开间框剪组合墙结构13比例模型房屋子结构拟动力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1年04期 |
12 |
陈瑜;建筑结构双向拟动力试验的程序控制[J];建筑科学;1990年01期 |
13 |
刘季,李暄,张培卿;大刚度结构力控制拟动力实验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6年04期 |
14 |
林东欣,宗周红,房贞政;两层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拟动力地震反应试验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
15 |
李玉顺,大井谦一,沈世钊;钢框架结构软钢阻尼器振动控制的试验及理论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4年02期 |
16 |
宝志雯;;拟动力试验装置的实现—对原有红山实验机的改造[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1988年01期 |
17 |
丁勇春,钱玉林,姜景;结构抗震试验混合控制方法研究[J];工业建筑;2004年10期 |
18 |
李玉顺,沈世钊;安装软钢阻尼器的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12期 |
19 |
朱华,李辉;结构构件弹塑性非线性全过程试验方法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5年02期 |
20 |
朱筱俊,蒋永生;内插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江苏建筑;2002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