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构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体系

任建兰  
【摘要】:正"可持续发展"在1992年从国外传入中国后,成为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因此,构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体系已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文华;刘某承;;关于中国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的几点意见与建议[J];资源科学;2007年05期
2 文春波;贾涛;任杰;吕迎;;生态功能区划的县域可持续发展案例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年06期
3 文春波;贾涛;宋立生;;基于生态功能区划的县域可持续发展研究[J];北方环境;2011年06期
4 王召海,吴泉源;论RS、GIS、GPS集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年S1期
5 刘秉泰;大庆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条件与对策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6 陈郁;张树深;张芸;郑洪波;吕佳;;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S2期
7 刘小航,孙贤国;Geo-Network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与前景[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8年06期
8 申元村;“区域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专业委员工作议在郑州召开[J];地理研究;1997年01期
9 王丽玲;张树深;郑洪波;张芸;;城市生态足迹与承载力的测度与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S2期
10 周陶;范轶玲;王成;;基于资源产出法的生态足迹模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11 张金萍;秦耀辰;张二勋;;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9年12期
12 赵立增;地理学研究与可持续发展[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3 俞勇军,陆玉麒,杨忠臣;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子系统的调控[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14 张明铁;孟宪宇;高润宏;;区域生态恢复空间的研究——以内蒙古卓资县为例[J];林业资源管理;2006年02期
15 杨义菊;叶银灿;;生态杭州湾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海洋学研究;2006年04期
16 孙钰;;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J];环境保护;2007年21期
17 肖添生;;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J];地理教育;2008年04期
18 张广花;王民;;论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环境教育;2008年07期
19 马光华;;浅谈如何结合理论与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发挥协会交流和推动行业有序发展的思考[J];花炮科技与市场;2009年04期
20 马忠仁;;顶吹氧气平炉采用低氧压操作的理论与实践[J];钢铁研究;198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建兰;;构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体系[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戴玉堂;;山东半岛南部海域生态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C];2011年
3 王华;陈烈;;基于人地关系理论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汕头市潮南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高峻;;生态旅游: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践[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5 丁善生;;谈濮阳市华龙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推进措施[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C];2011年
6 万文海;叶民强;;我国区域冲突现状及对策研究[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7 李同升;程叶青;;矿业经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初步研究——以陕西省黄陵县为例[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王毅勇;;三江平原区域可持续发展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陈绪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制度创新[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10 李绅豪;龚晶晶;包存宽;蒋大和;;利益相关方分析方法在长三角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研究[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琰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伟杰;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3 付昆;驻马店市基于水土资源承载力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4 张秋良;退耕还林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5 郑继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情结探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庆文;“三从一大”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7 胡新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郭永玉;超个人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
9 冯年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10 赵希宏;党内民主建设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毅;基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2 徐明荣;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3 梁爱华;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4 黄春萍;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分析与设计[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5 吕佳;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郑军南;生态足迹理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6年
7 马祖琦;陕西区域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8 袁琳 ;GIS在东北林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9 杜轶;基于生态足迹的山西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10 陈建业;黄河三角洲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仿真[D];同济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尔文;“绿色中国”论坛上专家建言可持续发展[N];大众科技报;2006年
2 沈湫莎;“生态城市”究竟啥模样[N];文汇报;2007年
3 祝光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N];中国环境报;2003年
4 杨文利;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开始实施[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5 记者 熊志红;专家学者建言献策可持续发展[N];中国环境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陈素璧;走持续发展之路,看珠海腾飞[N];珠海特区报;2010年
7 记者 黄颖;山江湖工程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典范[N];江西日报;2006年
8 莫晓红 廖荣华;论区域生态文化创新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N];光明日报;2003年
9 记者 步雪琳;增强三国环境合作活力 共促区域可持续发展[N];中国环境报;2006年
10 陈瑞清;建设生态省(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