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何振海  
【摘要】:正2008年10月10日至12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主办、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承办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河北大学召开。来自全国五十余所高校及科研和出版机构的二百七十余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世界教育史学会及欧洲教育史学会前任会长、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荣誉教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刚;;中国教育史研究在日本[J];教育评论;1990年01期
2 李涛;百年中国教育史研究高潮的回顾与反思[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高时良;;三个面向与中国教育史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1986年03期
4 何振海;;改革开放30年教育史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反思——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综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1期
5 孔炽;;坚持教育史研究中的科学的方法论——全国教育史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述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6 王炳照;;寻找将教育学托上天空的彩云[J];教育学报;2010年06期
7 韩达;;全国教育史研究会会议述评[J];中国教育学刊;1980年01期
8 李才栋,杜成宪;关于中国教育史研究诸问题的通信[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马镛;中国教育史研究的新拓展——读《区域教育的历史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中国教育史学科结构方式的历史探究[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8年02期
11 杜智萍;;教育史学科的教育创新功能及其发挥[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2 薛东;注重把握地方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规律——读王豫生主编《福建教育史》[J];东南学术;2005年03期
13 杨伟玉;;浅谈内容分析法在教育史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11期
14 刘钦腾;;近10年我国教育史学科反思性研究述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年03期
15 谈儒强;;教育史学评论的客观基础与评价标准[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6 周采;;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教育史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7 张斌贤;刘传德;;美国教育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教育评论;1986年03期
18 申国昌;;文化形态史观对教育史研究的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03期
19 吕云飞;;对南宋教育史的全面探索——简评《南宋教育史》[J];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01期
20 瀚青;锡东;;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研究分会第九届学术年会综述[J];高校社科信息;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国华;;关于“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的几点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2 施克灿;;中国教育史研究中的考证问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3 施国恩;;日本的教育史研究组织及其新动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许国春;;对近年中国教育史研究之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5 江铭;;教育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6 叶哲铭;;区域研究在中国教育史研究中的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7 熊明安;;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专业委员会1996年学术年会总结[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8 赵刚;;日本学者中国教育史研究概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9 马秋帆;;《东北地方教育史》序[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10 许建美;;布里克曼教育史学观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娅;元教育史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于珍;近代上海同乡组织与移民教育研究(1843-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周惊涛;海洋史视野下明清闽台区域的教育发展与社会变迁[D];厦门大学;2008年
4 司洪昌;嵌入村庄的学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袁媛;热闹而寂寞的乡村教化[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宁;地缘与学缘:一九二○年代的安徽教育界(1920-1926)[D];复旦大学;2007年
7 张小坡;清代江南公共教育资源筹措配置的历史地理学分析(1644-1911年)[D];复旦大学;2008年
8 王强;理想与现实:美国农村普及教育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小丁;中美教育关系研究(1840-1927)[D];河北大学;2007年
10 张爱勤;会通中西 融贯古今[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强;1927-1937年安徽教师群体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2 周辉;庄泽宣“新教育中国化”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郑娟娟;论近代教会教育在安徽的发展[D];安徽大学;2007年
4 宋臻垠;两汉时期西南地区的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徐晖;顾树森教育生涯与学术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沈秋红;明清私塾管理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7 谈晓奇;克雷明教育生态学理论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吴敏霞;清末民初教育转型弊端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瑞勇;思维在困惑中涌动——对中国教育改革需要系统理论指导的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江荷;清末民初(1862-1918)教师群体近代化历史演进考略[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孔炽;关于教育史研究的价值问题[N];光明日报;2005年
2 顾佳怡 记者  双生;《南京教育史》举行首发式[N];南京日报;2007年
3 何东昌;为共和国教育史研究奠基[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传承历史文明 创建教育名城[N];南京日报;2007年
5 记者 赵仁伟 仇逸;用“硬杠杠”防止决策“假落地”[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张渺;省陶研会年会在宜召开[N];安庆日报;2009年
7 杨民;书写教育辉煌的明天[N];四川政协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张惠玲 王悦;新机遇 新起点 新希望[N];铜川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杨暄;世纪之问 加速破题[N];人民日报;2010年
10 教育部副部长 袁贵仁;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N];中国教育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