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地球科学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建议

赖绍聪  何翔  华洪  
【摘要】:随着当代地球科学的迅猛发展,21世纪地球科学高等教育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地学界更需要素质高、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地球科学高等教育如何适应新形势,是当前地学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阐述了对当前地球科学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的思考与建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地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J];中国大学教学;2001年06期
2 张存国;现代地球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投稿须知[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05期
4 ;面向21世纪发展我国地球科学研究──纪念《地球科学进展》创刊十周年[J];地球科学进展;1995年05期
5 孙枢;地球数据是地球科学创新的重要源泉——从地球科学谈科学数据共享[J];中国基础科学;2003年01期
6 ;欢迎订阅2007年《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季刊)[J];中国地质;2006年06期
7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投稿须知[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年09期
8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投稿须知[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8年11期
9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投稿须知[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年05期
10 黎明 ,洪伟;联邦德国的地球科学系统[J];地球科学进展;1988年04期
11 刘式达,刘式适;地球科学与非线性科学[J];科学通报;1997年14期
12 林海,马福臣;提高科学基金对我国地球科学整体发展的作用[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1期
13 刘东生;;地球科学与未来[J];科技潮;2000年01期
14 王颖;对大学地球科学教育的几点思索[J];中国地质教育;2001年02期
15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投稿须知[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8年09期
16 ;《地球科学进展》第三届编委会在兰州召开[J];地球科学进展;1992年01期
17 ;《地球科学进展)1993年1—6期总目录[J];地球科学进展;1993年06期
18 曹宗普;;二十一世纪地球科学展望研讨会在北京举行[J];华北地震科学;1993年04期
19 岳来群;试论当今地球科学的某些新进展及其现实意义[J];福建地质;2000年03期
20 孙枢;温故自新 继往开来——地球科学有关学科回顾与展望专辑(序)[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绍聪;何翔;华洪;;地球科学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建议[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殿华;李守义;宋慈安;余钰琪;;地球科学的文化使命与当代地学工作者的责任[A];和谐社会与地质教育质量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门可佩;;青藏北块7级强震的有序网络特性及其预测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4 关凤晨;申庆玉;王润喜;路学礼;王娟;刘妍;;流体地球科学与工程流体力学的异同[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张中伟;;地球科学文化发展纲要构想[A];首届“地球科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梁慧云;梁郑丽;;地球科学文献数据库[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7 倪志耀;罗志立;刘树根;赵锡奎;孙玮;;中国西部的“峨眉地裂运动”及其地球科学意义(摘要)[A];峨眉地幔柱与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摘要[C];2003年
8 李虎杰;高德政;;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提高野外实践教学质量[A];科学发展观与地学教育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年廷凯;杨庆;;关于工程地质学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10 曹俊兴;程孝良;孙爱珍;;新时代地球科学人才知识能力需求分析与本科人才培养问题探讨[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治国;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乐仁昌;氡及其子体的释放和运移规律及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1年
3 吴艳宏;青藏高原中部第四纪环境变迁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忠文;统计学习理论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胡志奇;地壳中两种典型动态过程的计算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刘锐;非线性神经网络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6年
4 李爽;地球科学数据网格及其对地理科学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3年
5 张建;分形理论在东天山金矿预测中的运用[D];新疆大学;2006年
6 李智勇;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天然气成因类型与成藏模式[D];吉林大学;2007年
7 叶成名;基于数字地球平台的地学信息资源整合初步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8 李增华;云南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床矿物微观组构非线性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9 李河江;若尔盖地区金地球化学异常数据处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10 安立伟;济南泉域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及可视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 张洪涛;拓展研究空间 增强服务功能[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2 ;探索地球科学服务人类社会[N];科技日报;2003年
3 陶春;发展地球科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N];学习时报;2006年
4 赵凡;提高地球科学的公众认知度[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赵凡;地学为社会服务,是行动不是口号[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赵凡;地球科学更贴近社会[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7 ;中国——比利时地球科学合作研究[N];科技日报;2000年
8 岳大伟;5.3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投入地学[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赵凡;地球科学走近社会[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郭田珍;将地球科学的种子撒遍四面八方[N];中国矿业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