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前壁及下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房功能
【摘要】:目的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克服了对角度的依赖性,能反映局部心肌的运动情况,心肌梗死发生后,心室心肌收缩力下降,心室容量负荷过重,导致心房负荷增加,进而心房发生重构。本文旨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量前壁及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房心内膜下心肌应变率的变化,探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9例,根据梗死部位分为两组:下壁组15例;前壁组14例。对照组25例。对受检者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再取心尖四腔、心尖两腔观的3~5个心动周期二维图像,将所有图像贮存于硬盘。应用STI技术获取左心房前壁、下壁、侧壁、房间隔的心内膜下心肌应变率曲线。测定各房壁于左室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的峰值应变率(SRs、SRe、SRa),计算平均峰值应变率(mSRs、mSRe、mSRa)。结果:①一般情况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之间年龄、身高、体重、血压、心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前壁组与下壁组在病史、造影结果及PCI治疗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前壁组的左心房前后径(LAD)及二尖瓣口A波峰值(MV A)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AMI组LVEF值减低;与下壁组比较,前壁组的LVEF值减低(P0.01)。③与对照组比较,AMI组的mSRs及mSRe降低,mSRa升高(P0.05)。④与下壁组比较,前壁组mSRe降低,mSRa升高(P0.05)。⑤相关性分析:AMI组的mSRe和mSRa均呈显著负相关(r=-0.74,-0.88;P0.01,0.01)。结论:AMI患者左心房功能发生改变,表现为储蓄功能和管道功能减低,辅泵功能增加;AMI患者左心房的管道功能与辅泵功能呈显著负相关;左心房的功能与梗死的部位有关;STI技术能够评价左心房功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