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TCD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运动的观察

崔一山  柳息洪  
【摘要】:正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机理非常复杂。因此,对其机理的基础研究日趋深入, 本文应用经颅多普勒(TCD)观察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健身球运动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健身球运动对脑梗死恢复期神经功能的恢复作用及其机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建斌;张圣栋;;雌激素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的作用探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李玉华;董鹏;田鸣;;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联合麻醉对高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王猛;张雷;;血管因素和血流动力学因素对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J];医学综述;2011年02期
4 秦力维;彭秀军;刘静;高原;;近视眼患者眼球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年10期
5 周文华;刘君实;简治芳;;用导纳图研究老年人血流动力学改变[J];贵州医药;1986年03期
6 张兴安;硬膜外麻醉剖腹产时子宫胎盘血流的变化[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1990年04期
7 魏启宏;顾学仁;谢鹏飞;沈祥骏;胡瑜;;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观察慢性肺心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1992年01期
8 陈锡昌;张友云;张耕臣;;腹主动脉叉的几何解剖及血流动力学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1993年03期
9 管向东;黄雄庆;陈秉学;陈娟;欧阳彬;邓天忠;;山莨菪碱对ARDS的氧输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作用[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6年06期
10 乔正荣;时德;;交通支功能不全在下肢静脉曲张皮肤病变中的作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11 王宝兰;高崇;夏迎雪;;22例急性肺栓塞心电图演变分析[J];新疆医学;2001年04期
12 王东亮;贝光霞;;静注氨力农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和血流动力学影响[J];沈阳部队医药;2001年03期
13 吴艾萌;周曙岚;汤红;张立梅;童颖;;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多普勒超声和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检测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药;2006年10期
14 田英军;张军;姚志勇;宋艳;;超声心动图监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年11期
15 陈笑琳;雷建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年03期
16 欧阳汉栋;曾维安;李强;何伟雄;;术前口服美托洛尔对丙泊酚麻醉下麻黄素作用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7年10期
17 闫雅凤;侯惠如;杨丽;;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年11期
18 李苗;叶秀芳;;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在检测肝脏疾病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宁夏医学杂志;2009年05期
19 杨伟萍;梁世雄;韦长元;丁战钤;李航;;原发性肝癌三维适形放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J];肝胆外科杂志;2009年03期
20 金敏;张小妮;周秀芳;;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尼莫地平的干预作用[J];中国优生优育;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修元;;功能性电刺激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梗死周围皮质巢蛋白与神经元核心抗原表达影响的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四次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刘洋;薛洪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大鼠脑冷冻伤的实验研究[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江晓峰;张通;;脑缺血大鼠康复训练时间窗对功能的改善及病理学研究[A];创新·融合·共享——第五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4 周谊芬;车彦军;吴圆圆;刘灿均;董玉林;张志军;倪衡建;;骨髓基质细胞脑室内移植对脑外伤后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5 周伟君;叶静;陆一鸣;;前列地尔和丹参治疗急性脑梗死115例临床对照研究[A];第17届世界灾难及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暨第14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孙余省;;严重创伤致中心静脉压降低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13例诊治体会[A];第17届世界灾难及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暨第14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李国艳;徐忠祥;于娜;杨丽;;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A];贵州省医学会第八届神经病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贵怀;杨俊;王忠诚;;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外科治疗策略与疗效分析--附210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A];创新·融合·共享——第五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9 王宇博;陈晓雷;王飞;赵岩;宋志军;孙国臣;许百男;;初级皮层运动区及锥体束的可视化研究及应用[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沈忆新;;X线照射促进损伤脊髓组织修复的实验研究[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琴;低强度皮层电刺激对促进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9年
2 崔志明;慢性颈脊髓压迫症脊髓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机理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3 王飞;脊髓缺血性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及鞘内注射Noggin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杜世伟;不同途径移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脑缺血卒中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5 李嫚;脑梗死后康复治疗最佳时间窗及其机理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晓锋;血管内选择性脑低温治疗急性局灶性脑缺血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7 杜可;超微脑得健对脑缺血后神经再生相关信号GAP-43、Rho蛋白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谢姜;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转化成神经干细胞及其移植治疗脑出血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9 谢利;参麦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可塑性影响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宋志彬;大脑脚FA值及面积相关影响因素以及脑梗死后不同运动诱发电位条件下经颅磁刺激对它们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烈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及Nogo受体表达的影响[D];广州医学院;2010年
2 秦博;药物与手术联合治疗脊柱结核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3 赵春刚;丘脑出血血糖升高的临床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5年
4 于洋;外伤性颅骨缺损修补时机选择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5 马利平;甘露醇加温输液对颈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对肾脏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6 喻永涛;人脐血间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和移植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7 植志坚;瞬时波强(WI)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D];汕头大学;2011年
8 董子梅;大脑中动脉M_1段狭窄或闭塞的CT灌注成像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9 王宁;手术减压时间对兔颈脊髓急性损伤并压迫模型的疗效影响[D];福建中医学院;2009年
10 魏春玲;针刺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文郁;缺血性脑卒中要对症治疗[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2 斐媛;早期进行 坚持不懈[N];中国医药报;2001年
3 王功立 赵彤;脑血栓的病因与预防(一)[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4 记者 祝福 通讯员 杨声瑞 乔立明;包头市第三医院科研成果国内领先[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5 本报记者 刘莉;黄红云:给桑兰们带来希望[N];科技日报;2002年
6 海军总医院全军神经外科中心 黄红云;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N];健康报;2002年
7 万同己;VC、VE对DM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杭州市红会医院副主任医师 何丽娜;人类生长素(HGH)对抗心脑血管衰老的作用[N];经理日报;2002年
9 方彤 白莹;北京老年医院用色彩“治病”[N];健康报;2004年
10 王亚军;电针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