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初步研究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了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其定量技术分析评价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的可行性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 Philips IE33采集20例各种病因所致心功能不全患者(Simpson 法测得左室 EF<50%为入选标准)与20例健康志愿者的左室全容积图像,使用系统自带的 Qlab 软件自动获取左室17节段达到最大收缩的时间(Tmsv),并计算出16节段、12节段、基底段6个节段达到 Tmsv 的标准差和最大时间差(即 Tmsv16-SD,Tmsv16-Dif,Tmsv12-SD,T msv12-Dif,Tmsv6-SD 和 Tmsv6-Dif)。结果:心衰组的各项收缩不同步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所有受检者的全容积三维法测量的左室射血分数与 Simpson 法的测值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942,P<0.01)。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其定量分析软件能在同一心动周期内检测左室各节段的同步性,并可以不依赖几何假设而测量射血分数,为临床评价心衰患者左室内不同步性提供了简便、直观、有效的新方法。讨论:超声心动图在对于评价左室机械运动同步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用于评价 LVMD 的方法多为心肌组织多普勒技术,如组织速度显像(TVI)、组织追踪显像(TTI)、应变及应变率显像(SI/SRI)、组织同步显像(TSI)等,上述技术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描述各组织节段不同的运动速度、位移、形变或形变率、速度达峰时间等变量,但在一幅二维图像上,无法同时显示左室的各节段,故需要心尖四腔、心尖长轴和心尖二腔观等多个切面进行分析,分析过程较复杂,且各节段的分析并非在同一心动周期中,由此可能导致一定的误差,受组织多普勒技术的限制,无法分析心尖段室壁运动情况。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克服了二维组织多普勒技术的局限性,在同一心动周期显示左室各节段, 并评价各节段容积的变化规律,以此探讨左室收缩的机械同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