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U技术发展的若干关键问题
【摘要】:随着HIFU技术发展的日益深入,HIFU技术已引起了工程界和医学界的极大关注,我国已有多家单位开展了HIFU设备的研制开发和临床应用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就HIFU技术发展过程中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1)聚焦超声换能器:聚焦超声换能器是HIFU技术工程化的核心,是最为关键的技术,所以,聚焦换能器设计方案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2)关键参数及聚焦声场的控制、测量: 超声工作频率、焦距、焦斑、声强、旁瓣等关键参数和聚焦声场的质量是HIFU技术工程化的关键所在,必须采取措施控制聚焦声场的聚焦质量,保证HIFU治疗的安全有效,聚焦声场的测量也是HIFU工程化的基础工作之一;(3)HIFU的温度场测量:HIFU技术的生物效应与组织类型、作用时间、超声频率、超声强度、辐照次数等都存在内在的联系。控制HIFU治疗区域的温度变化及热源对周围组织的影响,是选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达到无创治疗的前提条件;(4)呼吸同步:HIFU技术进行腹部肿瘤治疗时,呼吸会使脏器发生较大幅度的位移,脏器移动会使靶区发生偏离,从而影响HIFU治疗系统的精确治疗,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5)三维重建、计算机辅助手术干预和超声消融鉴别技术:如何对HIFU的疗效进行评估,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应实时跟踪并监视靶点位置,提供计算机辅助干预和消融鉴别技术,确保治疗的安全有效;(6)治疗系统的适应性:HIFU设备的设计应“以人为本”,而且HIFU技术应能适应各种部位肿瘤治疗的需要;(7)超声剂量学的研究:采用HIFU技术治疗肿瘤的基础之一是超声可杀灭肿瘤细胞,且某些肿瘤细胞较正常细胞对超声更加敏感。研究表明,超声波作用于生物组织的机理是一个综合的复杂过程,超声剂量学的研究是 HIFU技术能否真正得到临床推广的要因所在。
|
|
|
|
1 |
严加勇,庄天戈,寿文德;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2年04期 |
2 |
赵庆孝;常兆华;李雷;;肿瘤冷冻消融器械的发展现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年07期 |
3 |
;HY2900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2年06期 |
4 |
房爱玲;;一种新型的肿瘤放射外科治疗设备——射波刀[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6年08期 |
5 |
王乐;钱银锋;余永强;;量子点在临床相关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0年01期 |
6 |
曲桂红;周敏;刘迎;闫锋;马继林;;BJX—Ⅰ型立体定向X射线放射肿瘤治疗系统[J];医学研究通讯;2005年03期 |
7 |
裴宁;;IPL Queen光子嫩肤仪的原理、结构和维修[J];医疗装备;2011年06期 |
8 |
饶程,邹建,黄贤园,袁祥辉;血液体外循环治疗系统中的血浆泄漏监测[J];医疗卫生装备;2004年09期 |
9 |
王丽萍,孙朝晖,邱飞岳,陈子辰;基于多媒体的弱视治疗系统研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07期 |
10 |
戴勇;;新生儿无创呼吸治疗系统(CPAP)常见故障与维修[J];医疗卫生装备;2009年01期 |
11 |
吴建军;张健;;SGS-1型伽玛治疗系统z轴初始化故障的维修[J];中国医学装备;2009年06期 |
12 |
陈琦,白景峰,陈亚珠;HIFU治疗热场中的有限元分析[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3年02期 |
13 |
张大勇,郭红,郑晴;VISX20/20B准分子激光治疗仪激光腔压力与激光强度的关系[J];激光杂志;2005年04期 |
14 |
崔书中;巴明臣;黄迪文;唐云强;吴印兵;;BR-TRG-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的研制与开发[J];中国医疗设备;2009年09期 |
15 |
杨劲松;;动脉栓塞微球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年08期 |
16 |
;具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级伽玛治疗系统”研制成功[J];中国医院;2003年05期 |
17 |
孙良俊;;冷循环微波刀—肿瘤微创治疗新进展[J];医疗装备;2006年03期 |
18 |
龚元元;孙云;童峥嵘;袁其平;徐宝强;赵军发;;基因脉冲导入仪在电化学疗法中的应用[J];生命科学仪器;2007年02期 |
19 |
龚元元;孙云;赵军发;童峥嵘;袁其平;徐宝强;;基因脉冲导入仪及其在动物肿瘤治疗上的应用[J];生命科学仪器;2006年02期 |
20 |
本刊编辑部;;英国医学杂志(BMJ)中文版增刊“肿瘤治疗新进展”征订通知[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