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门及腹腔干淋巴结肿大的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肝门及腹腔动脉旁淋巴结肿大的价值。方法采用东芝—240及东芝35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门诊、住院病人54例肝门及腹腔干淋巴结肿大的病因进行探讨,良恶性肿大鉴别,对其预后进行了预测。结果54例淋巴结肿大常见原因恶性肿大为各种癌性病变占70.4%(38/54),良性肿大占29.6%(16/54)多为腹腔脏器的炎症病变,并且在治疗后可以缩小,或未探及。结论超声检查在肝门及腹腔干淋巴结肿大的病因探讨及良恶性肿大的判断、及其预后探讨有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预后预测提供了佐证。
|
|
|
|
1 |
肖良平,熊由富,尧明英;超声检测肝门区及腹腔干周围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
2 |
朱晓梅;唐立钧;徐怡;徐海;;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容积再现显示腹腔干及其分支变异的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3 |
李如彬;杜延信;;胸部结节病(附4例报告)[J];中国医刊;1982年04期 |
4 |
言穆仁;淋巴结与疾病[J];中国健康月刊;1986年04期 |
5 |
赵瑞祥;细针吸取表浅淋巴结细胞226例分析[J];国际肿瘤学杂志;1990年02期 |
6 |
井庆红;王丽萍;邓宇鲲;罗燕;;艾滋病患者不同脏器病变的超声表现[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5年06期 |
7 |
杨晓华;刘炜;;颈部淋巴结病变的超声鉴别诊断与病理对照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08年04期 |
8 |
卢慎;;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及间接原位PCR诊断弓形虫淋巴结炎[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年10期 |
9 |
胡光荣;高晓方;雍磊;梅海豫;;长期发热伴表浅淋巴结肿大88例病理诊断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14期 |
10 |
冀鸿涛;朱强;荣雪余;赵汉学;;超声造影在头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1年07期 |
11 |
曹丹鸣!410011长沙市,周启昌!410011长沙市;彩超诊断腹腔干动脉瘤1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年11期 |
12 |
罗孝勇;贺熬;蒋世杰;赵开银;;腹腔干狭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年10期 |
13 |
陈兆孝;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1987年03期 |
14 |
陈兆孝;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J];临床荟萃;1987年08期 |
15 |
谢海峰;慢性感染性淋巴结肿大[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1991年10期 |
16 |
臧福波!116001,高晓军!116001;正常成人肝脏超声背向散射积分的测定[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1年06期 |
17 |
冯继红,刘文芝,刘玲,綦盛麟,马骏;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意义[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年02期 |
18 |
刘厚勤,刘学武;B超对表浅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价值(附77例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年03期 |
19 |
庞国元;症状学讲座(九)[J];新医学;1982年05期 |
20 |
许有生,沈纪林,杨其根,张伟强,吴金兴,陶菊林;CT诊断日本血吸虫病肝硬变[J];医学影像学杂志;199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