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育种和农作物改良的基因组和表观遗传学基础
【摘要】:正多倍体和杂种广泛用于植物育种和农作物改良。许多农作物如小麦、棉花和油菜是典型的多倍体;还有一些农作物如玉米和水稻广泛利用杂种优势。但是,对农作物多倍体和杂种优势利用的分子机理仍不清楚。我们预测异源多倍体的基因组之间和杂种父母本基因之间的互作会诱导遗传和表观遗传的变异,产生基因表达变化和新表型。在拟南芥中,生物量优势只限于杂种;但籽
|
|
|
|
1 |
宋光泉;英国植物育种研究所的现状[J];世界农业;1985年09期 |
2 |
F.Salamini,Bln-Vogelsang,宁锟;植物育种的前景[J];麦类作物学报;1991年04期 |
3 |
丁国庆,李建萍;法国植物育种概况[J];世界农业;1992年12期 |
4 |
黄碧兰;观赏植物育种研究历史[J];福建热作科技;2002年04期 |
5 |
;植物育种捷径[J];辽宁农业科技;1972年01期 |
6 |
高桥隆平;;植物育种及育种学领域最近的进步[J];科技简报;1977年16期 |
7 |
H.H.罗杰斯,宋濂;植物育种工作的成就和展望[J];世界农业;1979年07期 |
8 |
张治国;药用植物育种概述[J];中药材;1986年02期 |
9 |
张启沛;赵龙群;;我国植物育种家的知识产权应予保护[J];种子世界;1987年09期 |
10 |
莫惠栋;;植物育种中的试验设计:行列增广设计[J];江苏农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
11 |
潘群英,黄柏玲,罗尼·魏努力,宋一青;参与式植物育种 促进作物品种改良和生物多样性[J];贵州农业科学;2004年05期 |
12 |
郭廷杰;;高新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探析[J];北京农业;2011年18期 |
13 |
;植物育种革命的途径[J];温州农业科技;1972年05期 |
14 |
G. F. SpragHe
,D. E. Alexander
,J. W. Dudley
,李竞雄;植物育种与遗传工程的展望[J];世界农业;1983年02期 |
15 |
符义坤;;英国威尔斯植物育种站[J];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1983年01期 |
16 |
刘淑芬;植物育种家的助手——计算机[J];世界农业;1984年02期 |
17 |
宋炜,刘志增,陈景堂,祝丽英,黄亚群,池书敏;诱变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S1期 |
18 |
田观尧;;园林植物育种中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2年05期 |
19 |
郭巧生;药用植物育种工作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1989年04期 |
20 |
荷莜;;英国的植物育种[J];种子世界;198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