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齐玉鑫杜维广任海祥邵广忠王燕平宗春美孙晓环王玉莲岳岩磊  
【摘要】:正本研究以牡丰7号大豆品种为供试材料,试验设施肥量、栽培密度、施肥有效养分含量3个因素,每因素设5个水平,研究施肥量、栽培密度及有效养分含量3栽培因子对牡丰7号的叶片光合特性和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以期探讨牡丰7号大豆品种的高产机理,为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研究结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卫韵;刘鹏;徐根娣;龚春风;;锰对大豆光合特性的影响[J];种子;2005年12期
2 敖雪;谢甫绨;刘婧琦;张惠君;;不同磷效率大豆品种光合特性的比较[J];作物学报;2009年03期
3 倪穗;俞慧娜;刘鹏;徐根娣;;大豆幼苗光合特性对锰营养的响应[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年06期
4 王伟;李兴涛;綦左莹;曲婷婷;曹敏建;;低钾胁迫对不同效应型大豆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8年03期
5 ;早熟优良大豆品种——“黑河3号”[J];中国农学通报;1985年04期
6 杨倩;张惠君;谢甫绨;;不同来源大豆品种生育期结构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大豆科学;2008年06期
7 赵仁贵;;玉米、大豆品种选用的依据[J];农村科学实验;2000年01期
8 闫文斌 ,徐青林 ,温立平;不符栽培条件者 实行“一票否决”[J];农民致富之友;2000年11期
9 王太平;;大豆育种的进展及品种的选用[J];养殖技术顾问;2009年10期
10 杨振东;包广斌;王成;王明伟;孙庆龙;;大豆与水稻应用抗腐威效果[J];现代化农业;2007年11期
11 马明;牛军强;李宽莹;尹晓宁;王晨冰;;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华光”油桃幼果期的光合特性[J];经济林研究;2010年04期
12 董钻;于兵;刘兴仁;;大豆生育前期摘心效果的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1985年04期
13 黄妮妮;王彦丰;;大豆不同品种间种混种技术[J];吉林农业;2006年10期
14 陈翠云;;“郑州76064”大豆品种花芽分化及开花规律的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1984年02期
15 芮建华;;大豆品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J];宁夏农林科技;1985年03期
16 高荣广;刘文海;高东升;耿丽;;光照对设施栽培条件下桃树光合特性的影响[J];落叶果树;2006年03期
17 王志刚;高聚林;任有志;赵明;董志强;李少昆;杨凤山;;春玉米超高产群体冠层结构的研究[J];玉米科学;2007年06期
18 叶肇祥;不同栽培条件下棉铃不孕籽百分率的分析[J];中国棉花;1981年04期
19 吴志聪;张志云;安福全;;大豆非叶片光合器官——豆荚叶绿素含量比较[J];现代园艺;2009年11期
20 ;一九七四年我省几项农业生产技术建议 大豆生产技术建议[J];辽宁农业科学;197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巍然;黄世龙;张晓春;任自明;谷明禹;谢明菊;王卫强;;不同栽培条件对马铃薯紫云1号产量影响的研究[A];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1)[C];2011年
2 郭盛磊;白冰;于爽;那守海;阎秀峰;;落叶松幼苗光合特性对氮、磷缺乏的响应[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3 刘伟丽;李楠;李志刚;;苏铁类植物光合特性的研究[A];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讨会暨第九届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青年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程明;姜闯道;石雷;唐宇丹;张金政;;青藏高原青稞的光合特性及激发能分配研究[A];纪念殷宏章先生百年诞辰暨全国光合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陈德祥;李意德;骆土寿;陈步峰;林明献;;短期CO_2浓度升高对雨林树种盘壳栎光合特性影响[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6 高健洲;马丽茹;刘燕;;温室芍药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7 张亚杰;冯玉龙;曹坤芳;冯志立;;不同光强环境下4种榕树幼苗的光合特性[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陈晓英;姜闯道;高辉远;邹琦;;高温对不同光适应型玉米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A];“全国第五届青年植物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植物生理生态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刘玉梅;于贤昌;;瓜类蔬菜光合特性研究进展[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金祥;陈伟云;肖生鸿;;黑籽雀稗的光合特性研究[A];纪念殷宏章先生百年诞辰暨全国光合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继安;大豆品种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2 张治安;吉林省大豆品种遗传改良中光合特性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3 陈伟;应用基因沉默技术调节大豆脂肪酸代谢进而选育高油和高油酸大豆新材料[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许彩虹;大豆球蛋白糖基化接枝改性及其热聚集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晓薇;大豆两个MYB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孟颖颖;GmCRYs和GmCIB3基因大豆调控开花及衰老的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7 李海燕;大豆维生素E含量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8 韩锁义;大豆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子叶折叠突变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9 韩天富;不同生态类型大豆品种开花后光周期反应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1994年
10 刘晓毅;大豆食源性致敏蛋白的识别、去除及脱敏后加工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顺;不同栽培条件影响刺五加光合特性及生长生理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2 刘敏;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杂交转育及栽培因子对品质影响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0年
3 李彩虹;臭氧对不同生态型大豆品种生理生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罗庆明;不同生态区域套作大豆生长势、产量和品质的比较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乾钦;不同大豆品种叶片含氮代谢物的变化及SSR标记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6 吴伟;大豆端粒相关序列的克隆、比较与染色体定位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0年
7 袁道华;大豆抗胞囊线虫基因遗传机制及育种价值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8 王伟旗;通过二次抑制差减杂交方法克隆和鉴定大豆耐盐相关基因[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9 赵永山;胼胝质对胞间连丝的修饰在大豆抗病毒侵染过程中的作用[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10 夏长剑;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基因分析及大豆品种皖豆15抗疫霉根腐病基因作图[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传声;大豆品种的选用[N];湖北科技报;2006年
2 赤峰金太阳园艺 贾合林;万寿菊‘超越’系列[N];中国花卉报;2007年
3 贺朋会;苹果高接病的发生及预防[N];陕西科技报;2006年
4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龙雅宜;要解决好应用中面临的问题[N];中国花卉报;2006年
5 欧阳锦 江袁平;从竞争走向和谐共赢[N];农民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桑蕾;作最后的坚守者[N];黑龙江日报;2010年
7 闫文斌 徐青林 温立平;不符栽培条件者实行“一票否决”[N];农民日报;2000年
8 段佳;他山之豆 可攻良种[N];大众科技报;2007年
9 朱冰;863项目用分子手段证明引进大豆品种的利用价值[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10 钱虎君 盖钧镒 喻德跃;选育专用大豆品种促进加工科研升级[N];农民日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