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条锈病小偃麦种质系的创制及鉴定
【摘要】:综合利用抗性接种鉴定、细胞学分析、SSR 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从长穗偃麦草与小麦复合杂交后代中选育的抗条锈病种质系山农87074-519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山农87074-519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2n=44,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PMC MI)绝大多数细胞内可观察到22个二价体,平均染色体构型2n= 44=21.82Ⅱ+0.36Ⅰ。它与普通小麦中国春杂种 F1的多数花粉母细胞内染色体构型为2n=21Ⅱ+1Ⅰ,因此它是 1个附加了1对长穗偃麦革染色体的双体异附加系;利用 SSR 分子标记技术,在170对小麦 SSR 引物中筛选出特异引物 BARC165,它能稳定地在山农87074-519中扩增出长穗偃麦革特异标记 BARC165_(270),这说明 BARC165_(270) 可作为小偃麦种质系山农87074-519中长穗偃麦草遗传物质的特异分子标记。山农87074-519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对条锈病免疫,其抗性基因为显性,且来源于长穗偃麦草。该小偃麦种质系在小麦的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
|
|
|
1 |
鲁清林;周洁;杜久元;周刚;尤玉庆;;国际冬小麦观察圃试验结果分析与利用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08期 |
2 |
张忠军;楼东芳;张美蓉;;3个抗条锈病小偃麦附加系中偃麦草染色体同源性鉴定[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
3 |
赵逢涛,王黎明,李文才,林小虎,李兴锋,高居荣,王洪刚;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的选育和鉴定[J];实验生物学报;2005年02期 |
4 |
张胜利;李东方;胡海燕;赵俊杰;贺杰;;小麦条锈病不同抗性材料中分子标记YrY201-1分布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
5 |
;本年小麦锈病情况[J];中国农业科学;1951年05期 |
6 |
H. Wallwark
,R. Johnson
,阮寿康;小麦对条锈病抗病性的超亲分离[J];麦类作物学报;1985年03期 |
7 |
姜睿;魏国荣;黄丽丽;胡琳;康振生;;成株期抗条锈小麦品种的筛选和鉴定[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年05期 |
8 |
宋建荣;张耀辉;;我国条锈病核心疫源区陇南冬小麦育种策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1期 |
9 |
岳大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麦类资源简介[J];中国种业;1983年02期 |
10 |
陆和平;小偃6号小麦高温抗条锈性的初步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
11 |
任德昌;王旭清;董玉红;;小麦垄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01年10期 |
12 |
陈运生;陈书金;童平和;何家泌;;飞机喷洒粉锈宁防治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试验示范[J];河南农业科学;1985年02期 |
13 |
薛淑伦;仲裕泉;徐杰;;大麦胞质小麦[J];大麦与谷类科学;1989年01期 |
14 |
陈光斗;刘俊;;对抗条锈白粉病小麦育种材料的评价[J];陕西农业科学;1991年03期 |
15 |
牛永春,李振岐,商鸿生;大麦品种资源苗期抗条锈性鉴定[J];中国种业;1993年02期 |
16 |
苏占德;刘晓娟;张君;刘岚;;西吉县水地冬小麦丰产抗锈品种比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年02期 |
17 |
梁强;严俊;黄丽丽;Fahima T;程剑平;;野生二粒小麦苗期及成株期对条中32的抗性表现[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
18 |
张胜利;李东方;贺杰;胡海燕;赵俊杰;;小麦不同抗性材料中抗条锈病基因Yr24分子标记分布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
19 |
张继新;部分丰抗号小麦新品种抗锈鉴定结果[J];农业新技术;1985年05期 |
20 |
杨之为,李振岐,雷银山,彭军;小麦条锈病产量损失估计[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