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邱继生;;蕃茄杂种优势研究初报[J];青海农林科技;1979年04期 |
2 |
门马荣秀
,角田重三郎
,刘雪松;玉米光合作用的杂种优势[J];贵州农业科学;1981年01期 |
3 |
苏兴仁;吴世明;;桉树杂交育种成功 杂种优势显著[J];桉树科技;1981年04期 |
4 |
周正卿;陈洪斌;刘志勇;;利用玉米受精至籽粒成熟阶段杂种优势,增加单交种的产量潜力[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
5 |
王玉杰;;玉米单交种相间种植籽粒杂交优势的增产效果[J];种子科技;1989年01期 |
6 |
杨福愉;邢菁如;陈文雯;张靖溥;;亲本黄化幼芽ATP含量与水稻杂种优势[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90年08期 |
7 |
杨铁钊;丁永乐;吴军;;烤烟(N.tabacum L.)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及优势相关性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S4期 |
8 |
吴吉祥,朱军;不同环境下作物基因型值和杂种优势的分析方法[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4年06期 |
9 |
徐如强,孙其信,张树榛;小麦耐热性的杂种优势表现[J];北京农业科学;1996年01期 |
10 |
;鱼类杂种优势[J];中国渔业经济研究;1996年02期 |
11 |
蔡秋芳,李士平,夏美翠,徐丽娟,宋希云;普通小麦品质性状强优势组合选配规律研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
12 |
钟金城,陈智华;DNA分子标记与动物杂种优势的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13 |
施继卫,李宗道,蒋建雄,杨燕;苎麻杂种优势及其亲子相关性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
14 |
廖建峰;黄达彪;卓颖;;关于影响水稻籼粳交杂种F_1结实率的初步研究[J];种子世界;2000年09期 |
15 |
谢晓东,倪中福,孟凡荣,吴利民,王章奎,孙其信;小麦杂交种与亲本发育早期种子的基因表达差异及其与杂种优势关系的初步研究[J];遗传学报;2003年03期 |
16 |
王翠玲,王书子,张学品,吴少辉,段国辉,吕树作;冬小麦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测定和遗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2期 |
17 |
王艳;;晒烟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7年02期 |
18 |
李娟;勾玲;;优质棕色棉品种(系)间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遗传分析[J];中国棉花;2007年07期 |
19 |
余中伟;向长萍;;苦瓜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J];长江蔬菜;2008年14期 |
20 |
陆爱君;;白桦×欧洲白桦杂种优势遗传稳定性苗期试验[J];辽宁林业科技;2009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