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论科学精神

高亮华  
【摘要】:正1 科学精神的界定及核心内容 2.1 何谓科学精神? 2.2 科学精神的核心内容 2 科学精神的意义 2.1 科学精神对于科学学共同体的特殊意义 2.2 科学精神对于全社会的重大意义 3、如何坚持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界定及核心内容 2.1 何谓科学精神? 从最一般意义来说,科学精神首先是科学家与科学共同体的价值观念与规范,既包括科学家对知识生产中的人与物,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评价以及由此采取的行为取向,也包括科学家在知识生产中社会行为的具体标准。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曾在"科学的规范结构"一文中提出四条精神气质作为科学共同体的规范。其一是普遍性,即尚未被经验证实的假说,不管其来源如何,都服从于先定的非人为的标准,该标准是与观察和原先已经被证实的知识一致的:其二是公有性,科学发现是社会协作的产物,并被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泽晶;;对唯科学主义的反动——略论现代“反科学”的科学性[J];宜宾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2 王小燕;;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程民治;;科学精神——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成功的支柱[J];黄山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程倩春;论近代科学革命的人文意蕴[J];学习与探索;2005年05期
5 李晓锦;戴雅娜;;浅析“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当今意义——兼谈科学精神的新变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4期
6 张绪山;;任鸿隽“科学”理念的社会意义[J];炎黄春秋;2007年09期
7 王勇;董雪;;从“李约瑟难题”谈科学精神的缺失与重塑[J];科技传播;2010年05期
8 郭慧志;徐婕;;科学精神的界定与传导[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05期
9 王家传;提倡科学精神 不忘人文精神——爱因斯坦的人文主义科学观[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张剑;;从“科学救国”到“科学不能救国”——近代中国“科学救国”思潮的演进[J];自然科学史研究;2010年01期
11 李思孟;近代科学的传入与中国人对科学的误解[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06期
12 王永杰;自然辩证法课实施科学精神教育的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09期
13 ;中外著名科学家谈科学精神与学术道德[J];中国青年科技;2002年10期
14 邱龙虎;辜美惜;;科学和人文融合的先导——乔治·萨顿的科学人文主义[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5 马得林;史耀媛;;人文与科技的融合——兼论自然辩证法的教学改革[J];消费导刊;2010年01期
16 赵旭;;墨家科学精神探析[J];电影评介;2010年06期
17 胡业生;;中西方对科学精神研究路径的比较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8 张妍;;论科学精神的价值理性[J];学术交流;2011年03期
19 李丽宏;;牛顿的宗教情感对他的科学工作的积极影响[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0 巨乃岐!450002;论科学精神[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亮华;;论科学精神[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邬晓燕;;当代文化危机和科学精神的融入[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张曾祥;;用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关照社会和谐[A];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防范抵御邪教 促进社会和谐——中国反邪教协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龚育之;;论保卫和发扬科学精神(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发言提纲)[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C];1996年
5 崔福林;赵秀芬;;中国古代科技传统与精神文明建设[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6 张昱;;大科学、小科学与富兰克林精神[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7 龚育之;;对新世纪科技发展的人文思考——兼论所谓反对科学主义[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C];2001年
8 张文;;自然科学与人文修养[A];第二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宋广波;;丁文江科学思想研究论纲[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10 关士续;;关于“反对伪科学”的三点意见[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延鹏;自由、理性与创新[D];吉林大学;2005年
2 童恒萍;墨家与中国古代科技思想[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韩丽峰;科学活动中若干失误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4 李丽;科学主义在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之省思[D];复旦大学;2006年
5 王刚;科学认知规范的理论及其基本问题[D];厦门大学;2007年
6 王彦雨;科学世界的话语建构[D];山东大学;2009年
7 刘华杰;浑沌语义与哲学[D];中国人民大学;1994年
8 姚昆仑;中国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陈群;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反思困境及出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阎莉;整体论视域中的科学模型观[D];山西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光辉;让实验导引理论[D];山西大学;2004年
2 石华;论科学精神及其当代弘扬[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王孝伟;人才视野中的科学技术[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4 范振杰;科学精神中国化的历程及其社会效应[D];黑龙江大学;2007年
5 郭慧春;论梁启超的科学思想[D];山西大学;2008年
6 李娟;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中科学精神缺失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盘喜丰;卢克焕的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D];广西大学;2007年
8 赵伟力;从“李约瑟难题”谈科学精神[D];西北大学;2005年
9 徐莉莉;巴斯德的科学贡献、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D];广西大学;2001年
10 邱海英;库恩范式理论的人文维度及其当代价值[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吴国盛;科学精神与自觉意志[N];大众科技报;2002年
2 郝立新 张伟;从人类史看科学精神是怎样发展的[N];北京日报;2003年
3 蒋劲松 (本报书评人);科学精神的“忏悔录”[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孟建伟;理解科学精神的人文性[N];学习时报;2004年
5 樊洪业;科学精神的历史线索与语义分析[N];中华读书报;2001年
6 孟建伟;创新文化与科学精神[N];学习时报;2005年
7 樊洪业;科学精神的历史线索与语义分析[N];大众科技报;2002年
8 樊洪业;科学精神的历史线索与语义分析[N];大众科技报;2002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金吾伦;解析科学精神的内涵(上)[N];大众科技报;2002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金吾伦;解析科学精神的内涵(下)[N];大众科技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