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肖邦忠罗兴建吴国辉李秀安张静秋龙江戚小东  
【摘要】:目的查清爆发特征和因素,控制流行。方法调查所有就餐及其接触者的情况,同时肛拭采样培养鉴定霍乱弧菌,按《霍乱防治手册》的标准确定病人;对疫点环境采样培养分离霍乱弧菌; 并采取控制措施。结果共发病55例,死亡1例,病原学诊断5例(稻叶型),临床诊断50例。罹患率3次聚餐者为15.76%,未就餐者为0.8%,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05);仅参加第一、第二、第三次者分别为17.5%、0.0%、3.0%,第一次显著高于第二和第三次(P0.005);参加第一次聚餐者罹患率为20.24%,未参加的就餐者罹患率为1.28%,前者显著高于后者(x2=16.12,P0.005)。结论首次聚餐是导致爆发的主要原因,为首发病例带菌,操作拌凉菜污染食品所致,其次与疫情报告晚、措施落实不及时有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翁贵武;周志强;郭应堂;邓丽;;双流县霍乱食源性传播的综合防控措施[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0年03期
2 张协和;赵艳燕;韩松;王兰田;刘瑞辉;孙孝武;;ELTor霍乱弧菌实验感染鸭鹅的初步报告[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3年02期
3 吴光先;;非霍乱弧菌在不同食品中的生存和生长[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1年03期
4 周用直;张鹏云;夏胜利;张锦;吴振溢;陈天寿;姜方武;田万红;;河南省非0—1群霍乱弧菌血清分型的研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87年04期
5 谢劲心,刘渠;从居民井水中分离出霍乱弧菌[J];现代预防医学;2003年04期
6 陈素英;;口岸辖区环境水体霍乱弧菌监测工作质量的影响因素[J];口岸卫生控制;2006年03期
7 张玉琼,吕太富,潘忠伦,姚光海,田克诚,王昭孝,穆世惠;贵州省环境因素与霍乱弧菌生存关系的研究[J];贵州医药;2001年09期
8 杜雪飞;徐景英;;一株O139霍乱弧菌的分离鉴定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年22期
9 孔繁钧;;第七次霍乱大流行的特点[J];华南预防医学;1983年01期
10 赵素英;刘占五;王丽娜;石磊;李兰田;田万红;姜方武;陈天寿;;非01群霍乱弧菌血清分型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1990年06期
11 谢文忠,黄珍萍,郑建利;外环境水样霍乱弧菌检测注意事项[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1年04期
12 洪丽君,杨丽君;从牛蛙内脏中检出O_1群霍乱弧菌[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4年06期
13 严寒秋;李伟;吴疆;刘广文;黄芳;崔志刚;刘园;张京云;贾蕾;刘桂荣;黎新宇;卢桂兰;彭晓旻;王晓梅;贺雄;阚飙;;一起由非产毒霍乱弧菌引发腹泻暴发的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10期
14 管兆军;;丹东地区水体及海(水)产品霍乱弧菌疫源监测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09年04期
15 郭素珍;林台城;;~(125)I—SPA固相放射免疫检测副霍乱弧菌的实验研究[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1984年02期
16 吴国华;;提高霍乱弧菌阳性检出率的探讨[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1990年01期
17 雷质文,寇运同,朱来华,林修光,贾臻,李伟才;食源性致泻病原生物简介[J];中国动物检疫;2002年08期
18 纪惠玲;姚栩;刘秀锋;郑曦;魏陈军;;随机引物PCR方法在霍乱弧菌基因型分析中的应用[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19 崔仲光;;由不凝集霍乱弧菌引起腹泻(非霍乱弧菌)[J];华南预防医学;1978年02期
20 刘忠民;昆明口岸进口水产品霍乱弧菌检验结果分析[J];口岸卫生控制;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邦忠;罗兴建;吴国辉;李秀安;张静秋;龙江;戚小东;;一起食源性霍乱爆发的调查分析[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潘兴昌;;我国食源性短肽的研究和产业化概况及其在临床营养食品开发中的应用[A];膳食变迁对民众健康的影响:挑战与应对——第二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吴国辉;贾庆良;;霍乱弧菌流行株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近况[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潘兴昌;;食源性短肽的临床优势[A];中国营养学会第12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5 唐雪峰;刘伦光;张丽杰;马会来;郝彩霞;;四川某县一起聚餐引起的霍乱爆发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公共卫生学术会议暨第四届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汇编[C];2009年
6 肖邦忠;李勤;龙江;夏宇;赵寒;;一起酒楼聚餐所致的霍乱暴发调查分析[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7 潘兴昌;;食源性低聚肽的营养功能特性及其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A];中国营养学会特殊营养第七届学术会议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8 汪滢;毛智胜;王瑞平;孙晓冬;马会来;张丽杰;;上海市某公司一起食源性胃肠道疾病暴发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公共卫生学术会议暨第四届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汇编[C];2009年
9 廖兴广;;常见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及进展[A];2009年卫生检验新技术学术研讨会会刊[C];2009年
10 缪以懋;张正东;王红;;食源性疾病病原菌的监测预警与溯源[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元晖;海地瓜蛋白水解物中ACE抑制肽的分离纯化及合成[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陈万义;副溶血弧菌高通量分子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基因分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张雪寒;EHEC O157:H7 Stx2B-Tir-Stx1B-Zot重组菌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贵川;食源三肽ACE抑制活性构效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丛涛;不同工艺花生蛋白质粉的营养价值评论和调节脂代谢作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3 王俊;苏州市食品卫生细菌学监测及辐照保鲜技术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许磊;无锡市食物中毒与食品卫生细菌学监测情况调查与分析[D];苏州大学;2006年
5 杜玉萍;四种常见食物中毒致病菌胶体金免疫渗滤法快速诊断的初步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6 胡杨峰;食源性单核增生性李斯特氏菌分布及其内化素基因分布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7 乔凤;应用PCR方法检测食品中LM与EHEC O157:H7[D];吉林大学;2006年
8 王环宇;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9 王韶;应用PCR方法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D];吉林大学;2005年
10 王浩然;UPT十通道免疫层析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多重检测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威;美研究发现食源性病菌可侵入植物组织内部[N];中国食品报;2011年
2 王倩;维护健康需要补充食源性核酸[N];保健时报;2009年
3 王有国;狐假虎威的“假霍乱”[N];医药经济报;2003年
4 记者 付雪晖 通讯员 和树芳;兰坪不明原因疾病为食源性旋毛虫病群体暴发[N];云南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查啸宏;我市发生一起食源性食物中毒事件[N];安庆日报;2008年
6 陶望平 记者 张坤;宜春49人食物中毒为食源性食物疾患[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1年
7 记者 叶明旻;2004年以后我市未现霍乱病例[N];镇江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房勇;国门卫士的神圣使命[N];中国国门时报;2008年
9 杨六香;夏季,保护好你的胃肠[N];中国医药报;2003年
10 叶东辉;出行谨防霍乱[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