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利用超疏水技术改善镁合金耐蚀性能的初步研究

殷波  方亮  胡佳  唐安琼  魏文侯  何建  
【摘要】:对镁合金表面使用HNO_3刻蚀使其表面粗糙化,再利用低表面能的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修饰,在镁合金表面成功制备了一层超疏水涂层。用扫描电镜、接触角测量仪等手段表征超疏水涂层的结构特征,并用电化学方法测试了涂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在镁合金表面形成了微/纳粗糙多孔结构,水滴与表面的接触角可达到157.3±0.5°,滚动角小于10°。电化学测试(极化曲线)结果表明,所得到的涂层提高了镁合金的耐蚀性能。文中对镁合金基体上的超疏水现象以Cassie理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与表面形成了非均匀接触,约10%的面积是水滴和基体接触,而有约90%的面积是水滴和空气接触。所制备的超疏水涂层具备长寿命的特点,能够扩大镁合金在工业中的应用领域。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董炽,储荣邦;镀锌层耐蚀性的影响因素[J];材料保护;1999年05期
2 ;某些新型尿素设备用材的耐蚀性试验[J];化工与通用机械;1975年08期
3 孙中子;赵颖力;;化学镀镍磷合金的耐蚀性[J];化学工业与工程;1988年03期
4 张纲;李庆兰;;不锈钢对高温氢氧化钠溶液的耐蚀性研究[J];辽宁化工;1988年03期
5 李贤成;;提高镀锌件耐蚀性能的工艺措施[J];涂料涂装与电镀;2004年04期
6 张明佳;;沈飞突破电镀新技术增强耐蚀性降成本[J];表面工程资讯;2013年04期
7 蔡积庆;耐热耐蚀性镀银工艺[J];电镀与环保;2003年01期
8 ;国外(摘0356—0375)[J];纯碱工业;1982年06期
9 王英钗;;第二讲:常用金属材料的耐蚀性能[J];广西化工技术;1977年Z1期
10 许乔瑜;李燕;;钛和铈对热浸锌镀层组织与耐蚀性能的影响[J];电镀与涂饰;2011年08期
11 张毅;电镀改进涡轮的耐蚀性[J];上海钢研;1999年01期
12 肖耀坤,张峰,王旭辉,陈宗璋;一种新型的装饰性镀铑工艺[J];材料保护;2005年11期
13 李青;;Ni-P非晶镀层的性能及其应用[J];电镀与环保;1990年05期
14 季世军,张会臣,孙俊才,于志伟,冯林强;稀土Ce添加对Ni-P沉积镀层组织及耐蚀性能的影响[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15 孙中子;王井银;尹志营;;Fe-Cr-P-C非晶态合金耐蚀性能的研究[J];化学工业与工程;1986年04期
16 李卫东,左正忠,陈永言;电沉积Ni-Fe-P非晶态合金耐蚀性的研究[J];电镀与精饰;1995年01期
17 马惠莉;C_4A_3水化产物的耐蚀性[J];建材技术与应用;1999年02期
18 赵汉章;;提高调节阀阀芯阀座的耐磨耐蚀性的方法[J];自动化仪表;1984年09期
19 黄亚军;左禹;熊金平;;锌-铁系蓝色磷化工艺参数对膜外观及耐蚀性能的影响[J];材料保护;2010年06期
20 韩夏云,龙晋明,郭忠诚,薛方勤,周晓奎;稀土铈对于碱性电镀锌层耐蚀性的影响[J];表面技术;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光辉;吴辉煌;杨防祖;;化学镀Ni-P合金结构与耐蚀性关系[A];2004年全国电子电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徐芳;;铝阳极氧化封闭方法对氧化膜耐蚀性的影响[A];2011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宁;李平;黎德育;;硫酸盐镀锡中泥与镀层黑灰及耐蚀性的关系[A];2001年全国电子电镀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李广超;孟庆华;李亮;;镀锌层几种无铬钝化膜耐蚀性能的比较[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殷波;方亮;胡佳;唐安琼;魏文侯;何建;;利用超疏水技术改善镁合金耐蚀性能的初步研究[A];2010中国·重庆第七届表面工程技术学术论坛暨展览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崔珍珍;镀铬板表面耐蚀性影响因素及改进对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2 王超立;不锈钢表面电镀钯在高温非氧化性酸中的耐蚀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3 袁逖;高频脉冲电沉积镍钴碳化硅耐蚀性耐磨性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孙冬来;换热器用钢的腐蚀与防护[D];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廷杰;日本不锈钢新产品开发应用动向[N];世界金属导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