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钙失敏在家兔内毒素休克血管低反应性中的作用

贺教江  刘良明  
【摘要】:正目的感染及脓毒性休克是临床危重病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且是危重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感染/脓毒性休克的失代偿期存在血管低反应性,血管低反应性的存在严重影响休克的复苏效果。研究表明,内毒素休克后血管低反应性的发生可能与一氧化氮(NO)的过量生成,内皮素(ET)的过量表达,TNF-α,IL-1β等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钾、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著;陆松敏;刘建仓;郭素清;王成英;郭悦;;内毒素休克时皮质醇的改变及PLA_2的作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6年04期
2 贺教江;李涛;杨光明;徐竞;朱娱;刘良明;;TNF-α对家兔内毒素休克钙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与Rho激酶和蛋白激酶C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3 应楹;田野苹;;新型α-黑素细胞刺激素类似物对内毒素休克小鼠的保护作用[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8年01期
4 黄海华,范亚平;NOS抑制剂在内毒素休克大鼠模型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陈玮;李涛;杨光明;徐竞;刘良明;;内毒素休克后家兔血管低反应性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J];重庆医学;2007年22期
6 胡娅;方建国;汤杰;刘云海;王文清;;D-氨基半乳糖敏化小鼠内毒素休克模型的优化(英文)[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年24期
7 陈玮;明佳;徐竞;杨光明;刘良明;;内毒素休克后家兔血管反应性的变化规律及器官差异[J];创伤外科杂志;2008年05期
8 董宁;姚咏明;于燕;盛志勇;;重组BPI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肝脏一氧化氮合酶和微循环灌注的影响[J];感染.炎症.修复;2000年02期
9 宋文哲,宋燕,谭岩,尹家俊;氨基胍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3年04期
10 陈玮;刘良明;;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和内皮素-1在内毒素休克家兔血管反应性变化中的作用[J];创伤外科杂志;2009年04期
11 张宇忠;邱劲;黄启福;李萍;朱陵群;;内毒素休克大鼠脑组织中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含量的变化[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7年02期
12 张会云;曹书华;;内毒素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8年12期
13 刘超;孙善全;余剑波;徐瑲;陈海;李红岩;高宝兵;;脑红蛋白在内毒素休克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变化[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14 胥彩林,姚咏明,于燕,盛志勇;生物喋呤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肺组织核因子-κB活化的影响及意义[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年10期
15 段文卓;宫海民;;内毒素导致休克的作用机制探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7年02期
16 汪波;熊辉;李秀清;高雨松;田亚男;陈旭岩;;乌司他丁对内毒素休克大鼠器官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年10期
17 焦华波;陆家齐;陆连荣;韩翠华;袁石初;盛志勇;俞建奇;刘青;常国友;;抗TNF单克隆抗体对内毒素休克大鼠的保护性作用[J];中华创伤杂志;1996年05期
18 陆松敏,杨鹤鸣,刘建仓,万志红,贾后军,李萍,朱正坤,郭素清;内毒素、失血性休克大鼠线粒体质子跨膜转运和H~+-ATP酶的改变[J];中华创伤杂志;1998年S1期
19 张悦,杜少辉,周大桥,陈东风,黎晖,张进,魏志军;蛋白激酶C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肝损伤iNOS表达的调控[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3年06期
20 姚咏明;姚凤华;彭志齐;胥彩林;于燕;;内毒素休克大鼠生物喋呤改变与多器官损害的关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教江;刘良明;;钙失敏在家兔内毒素休克血管低反应性中的作用[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2 刘良明;杨光明;李涛;徐竞;胡德耀;;AVP改善休克血管低反应性和钙敏感性与PKC及其亚型的关系[A];第七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大为;王小亭;杨荣利;;内毒素休克犬的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冯刚;蒋建;惠小平;喻中城;史以珏;;一氧化氮与内毒素休克关系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5 张明静;王兴勇;卢仲毅;匡凤梧;;内毒素休克性肺损伤与Th1/Th2失衡[A];2003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刘良明;李涛;杨光明;徐竞;周荣;明佳;张瑗;陈伟;刘建仓;朱娱;唐婧;;休克血管低反应性发生的分子机制与防治[A];中国重症医学的创新与发展——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暨第九届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危重病医学全国会议会刊[C];2010年
7 王小亭;刘大为;杨荣利;柴文昭;隆云;崔娜;石岩;周翔;张青;;心肌细胞凋亡与线粒体能量代谢在内毒素休克犬心功能不全时的作用[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耀宗;赵鹤龄;;不同药物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肾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线粒体活性及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胥彩林;姚咏明;于燕;盛志勇;;生物喋呤对内毒素休克大鼠核因子-κB活化的影响及其在急性肺损伤中作用[A];全国烧伤创面处理、感染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陈海妮;姜会庆;胡心宝;刘坤;谢伟光;汪涌;汪军;;内毒素预处理对单个核细胞分泌TNF-α、iNOS与NO的影响[A];第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整形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年浙江省整形、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祥瑞;心理应激对髓系抑制性细胞和内毒素休克的影响及初步机理探讨[D];吉林大学;2012年
2 刘菲;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对失血性和内毒素休克兔多器官损伤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3 王雪莲;感染性休克中心脏抑制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4 陈腾祥;内毒素休克小鼠肝脏核蛋白质组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5 胡振杰;不同容量血液滤过对内毒素休克继发MODS早期干预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6 宋瑞;血管平滑肌线粒体损害在重症休克血管低反应性发生中的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7 王小亭;感染性休克相关心功能不全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8 杨荣利;感染性休克所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9 陈秀凯;感染性休克致急性肾损伤的血流动力学及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10 杨光明;AVP对严重创伤/休克血管低反应性的恢复作用与PKC亚型的关系[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玮;内毒素休克致血管低反应性的变化规律、器官差异及iNOS和ET-1在其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2 贺教江;钙失敏在内毒素休克血管低反应性发生中的作用及TNF-α对其的调节[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3 闫婷婷;乳糖衍生物Gu-4对内毒素休克小鼠的治疗效应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何聪;不同药物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内皮素及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5 韦俊华;内毒素特异性吸附膜的开发及实验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李静;乙酸钠对内毒素休克的保护作用及抗炎机制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杨林;以氨基酸为配基的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对人血中内毒素去除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李娜;内毒素休克时肺与体循环压力变化及毒蕈碱M受体对肺、体血管的调节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9 吕苏一;高容量血液滤过联合内毒素吸附对脓毒症内皮细胞的影响[D];泰山医学院;2007年
10 吴琼;谷氨酰胺诱导热休克蛋白在内毒素休克血管低反应性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D];东南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