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益生菌制剂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摘要】:目的对益生菌制剂清除Hp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治疗中抗生素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改善情况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BMdisc、CNKI、VIP、以及MEDLINE等数据库,全面收集中国地区应用益生菌制剂治疗Hp感染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并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对其进行Meta分析。并评价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发表偏倚。结果纳入15个试验包括1572例病人,对Hp清除率和不良反应改善情况分别进行Meta分析显示,试验组Hp清除率(88.53%)明显高于对照组(82.73%)(合并OR为1.56,95%Cl为1.17~2.08,总体效应检验,Z=2.99,P=0.003);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和24.3%,合并OR为0.16,95%Cl为0.09~0.31,表明能显著改善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联合应用益生菌制剂可以提高抗Hp感染治疗中的清除率,单独应用益生菌制剂清除Hp感染也有一定的疗效。同时,益生菌制剂对Hp感染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有较显著的改善。益生菌制剂有可能对Hp感染及相关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
|
|
1 |
薛芳菁;小儿肝移植术后益生菌制剂的应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3年05期 |
2 |
唐海宁;中医分阶段治疗慢性胃炎HP阳性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年07期 |
3 |
蔡美珠,章日初;HP与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研究[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
4 |
陈玉梅;程茜;;益生菌的安全性[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年09期 |
5 |
钟立人,韩文辉,陈荷凤;蜂胶对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2年06期 |
6 |
王素兰,张乐玲,温方红,蒋芙蓉;儿童慢性胃疾患血清抗HP-IgG测定[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年03期 |
7 |
姚玉川,王磊辉,赵江华,申民强,王继德,熊德鑫;贝飞达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疗效[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年05期 |
8 |
杨昭徐;;益生菌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作用[J];中华消化杂志;2006年12期 |
9 |
刘序友;汤绍辉;杨冬华;;国内益生菌制剂开发与应用现状[J];上海医药;2007年08期 |
10 |
王本忠!合肥230022,王明丽;间接ELISA法检测幽门螺杆菌IgG抗体及其临床意义[J];安徽医学;1997年06期 |
11 |
沈胜德,陈捷,郑敏月,王章智;HP的液体闪烁测量法[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0年04期 |
12 |
蒋咏文,王润田,孙晓武;Hp感染与胃癌及癌前病变间关系的有序资料分析方法[J];中国卫生统计;2000年01期 |
13 |
赵忠岩,李岩,张学英,韩晓杰;口服NSAID患者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与HP感染的关系[J];吉林医学;2001年05期 |
14 |
叶虹,杨隽,叶于薇,陈悦,周永贵,郑勇英,郑卫东,仲伟鉴;益生菌制剂改善肠胃道功能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1年01期 |
15 |
郝秀红;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诊治进展[J];职业与健康;2002年04期 |
16 |
韩英;;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2007年01期 |
17 |
田玲;;再谈益生菌[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4期 |
18 |
陈平湖,黄元熹,李剑;贲门、胃底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19 |
张东海,王永琴;胶态铋剂在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20 |
张玫;;益生菌制剂的临床应用和进展[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