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罗正均杨德敏张宏陈松游林戴军  
【摘要】:马尾松腮扁叶蜂是马尾松的主要食叶害虫,对该虫幼虫期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水剂、烟剂、粉剂防治均可达较满意的效果;单株注干防治效果也不错;2~3龄是防治的有利时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尾松腮扁叶蜂生物学及防治技术[J];植物医生;2003年01期
2 陈汉林,赵仁友,金根明,吕晓平,李春生;天目腮扁叶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7年03期
3 柴希民,何志华;为害马尾松的桃蛀野螟[J];昆虫知识;1987年02期
4 傅勇,王光全;马尾松梢害虫综合防治试验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1996年03期
5 祝日耀,龚石良;江山首次发现国内罕见的马尾松梢小蠹虫危害[J];浙江林业科技;1997年06期
6 吴斡宇,王淑妨;油松球果小卷蛾对马尾松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技;1994年02期
7 杨牡丹,吴蓉;马尾松树针叶立体分布和模拟为害对树木生长影响的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1995年04期
8 徐福元,席客,徐刚,周元生,许文力,徐克勤,葛明宏;不同龄级马尾松对松材线虫病抗性的探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9 杜凌,兰星平,陈恩军,黄丽;黄平马尾松种子园球果害虫研究初报[J];贵州林业科技;1994年01期
10 蒋金培;马尾松赤落叶病危害性的调查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1998年01期
11 邓关宁;金龟子严重危害马尾松[J];广西林业;1995年01期
12 方光明;拟松材线虫导致马尾松萎蔫[J];江西林业科技;1996年01期
13 张潮巨,陈顺立,李友恭,陈宏胜,李乙峰,钟桃远;松茸毒蛾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华东昆虫学报;1995年01期
14 李武汉,景耀,杨俊秀;秦巴山区马尾松瘤锈病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15 南强;松林危机[J];沿海环境;2001年05期
16 李宗顺,贺桂先;萧氏松茎象的早期寄主研究[J];华东昆虫学报;2001年01期
17 张宏林;;云杉丹巴腮扁叶蜂防治[J];中国林业;2009年06期
18 梁子超,李子仁;选择抗病松树树种和利用Pestalotia cryptomeriae及Gluconobacter sp.防治松梢枯病的探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4期
19 张琼珊,郑宏;马尾松赤枯病大面积防治试验[J];森林病虫通讯;1996年01期
20 董莺;张晓平;;丹巴腮扁叶蜂生物防治[J];中国林业;2009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正均;杨德敏;张宏;陈松;游林;戴军;;马尾松腮扁叶蜂幼虫的发育及防治研究[A];重庆市首届工程师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远翔;罗正均;杨德敏;张宏;代军;陈松;郑学良;游林;;马尾松腮扁叶蜂的天敌调查[A];全国生物防治暨第八届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3 毕加勋;邵维福;刘鸿滨;李永秀;杨勇;自金明;王庆珠;毛学美;李开斌;;楚雄腮扁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初步研究[A];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杨德敏;李远翔;陈松;黎泽甫;游林;张川;;马尾松腮扁叶蜂生物学研究[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彭华;陈文龙;;美洲斑潜蝇幼虫在豇豆田间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A];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C];2005年
6 黄日;;4.5%高效氯氰菊脂乳油防治斜纹夜峨幼虫药效试验[A];中南片2003年烟草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肖强;殷坤山;唐美君;金伟东;;茶毛虫病毒制剂大面积防治示范的效果[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与综合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舒畅;程丽霞;;二化螟测报方法简化研究——湿法调查第1代、第2代、越冬代幼虫残存密度[A];2003’江西省昆虫、植保、植病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刘杰;杨琳;高希武;李薇;伍一军;;杀虫剂对松墨天牛幼虫AChE和GSTase活性的影响[A];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高瑞桐;赵同海;Houping Liu;Leah S.Bauer;Toby R.Petrice;;花曲柳窄吉丁在中国的分布与危害的调查研究[A];2004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第十一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智慧;蓼科杂草的重要天敌-褐背小萤叶甲和寥蓝齿胫叶甲的生物学、生态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2 李芳芳;Bt毒蛋白在“转Bt水稻—稻纵卷叶螟—纵卷叶螟绒茧蜂”食物链中的传递和作用机制[D];浙江大学;2006年
3 杨群芳;光滑足距小蠹及其虫道真菌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4 魏洪义;低致死剂量杀虫剂处理幼虫后对成蛾化学通讯系统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年
5 乔鲁芹;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及其感病寄主检测方法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6 董杜鹃;棉铃虫变态时期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及真核起始因子5C基因克隆及性质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段彦丽;美国白蛾NPV与Bt混合致病机理及其对寄主种群持续控制作用[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8 焦懿;植物次生物质对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的控制作用[D];华南农业大学;2000年
9 武扬;中国剑线虫属主要种群的形态学与分子分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杨丹彤;棉铃虫Ha caspase-1和Ha hsc70基因克隆及表达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伟;马尾松根际线虫及生态学的初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2 刘峰;昆嵛山松枯梢病及腮扁叶蜂与林分立地因子关系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3 赵源吉;双条杉天牛幼虫声信号监测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4 王小东;花绒坚甲生物学特性、种群动态及其饲养方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5 宋建;韭菜迟眼蕈蚊幼虫消化系统结构和消化酶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6 何伟;Bt杀虫基因Cry3A在桑粒肩天牛幼虫肠道优势菌和常驻菌中的转化和表达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7 黄凯波;豇豆田间豇豆荚螟与斜纹夜蛾种群消长动态及防治对策[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8 姚文锋;小果垂枝柏大痣小蜂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研究[D];西南林学院;2008年
9 张雪凝;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幼虫味觉感受和取食行为的可塑性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10 孙永明;红脂大小蠹生物学特性及植物性引诱剂林间应用技术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北省植保总站 王瑞清刘光涛;防治小麦吸浆虫要抓最佳时机[N];河北农民报;2007年
2 省农科院石家庄果树所 赵习平 刘铁铮;如何防治小木蠹虫[N];河北科技报;2007年
3 刘文;黄褐天幕毛虫[N];中国花卉报;2005年
4 江苏省姜堰市园林管理处 徐志鸿;金龟子及其幼虫蛴螬的危害和防治[N];中国花卉报;2007年
5 苗苗;冬防害虫 事半功倍[N];山东科技报;2007年
6 记者 江瑜;部分害虫命丧今夏“冷梅雨”[N];南京日报;2008年
7 赵洪森;巧治梨潜皮蛾[N];山西科技报;2001年
8 河北 罗凤云;黄杨绢野螟的防治[N];中国花卉报;2005年
9 赵利田;板栗害虫的防治[N];福建科技报;2005年
10 曲成志;严冬灭虫正当时[N];河北科技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