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苏海霞闫永平徐德忠李端卢娟  
【摘要】:正 HBV宫内感染的发生主要与病毒本身、母体和胎儿的免疫状况及胎盘因素等有关。HBV宫内传播的途径可能有两种:一种是血源性途径,另一种是“细胞转移”途径。但是确切的传播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因而有必要从HBV基因结构入手,从不同角度对宫内感染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本研究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方法,结合临床与流行病学的资料,分析HBV基因的变异,初步筛选了可能与宫内感染有关的特异性基因结构,探讨了HBV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治国;吴琳;苏海霞;闫永平;张磊;李端;承海;许文娟;卢娟;徐德忠;;宫内感染中HBV前S/S区基因种系进化树及变异特点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年12期
2 麦风和;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研究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04年16期
3 尹玉竹;李小毛;谌小卫;侯红瑛;史众杰;;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年08期
4 郑有为;梁敏文;钱靖琳;李珩;;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及HBVM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年02期
5 苏海霞;张玉海;李端;张磊;卢娟;闫永平;;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在宫内传播中的选择性[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9年03期
6 唐加敏,范冰梅,王宪华,郭素莲;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8年01期
7 钟梅;宋天蓉;苏桂栋;余艳红;裘毓雯;黎静;;妊娠妇女HBV基因型与宫内感染的关系[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年06期
8 赵素元,杨忠礼,邹林樾,仲英娜;戊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1997年04期
9 黄华艺,周培慰,李澄,黄建章;1343例孕妇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10 林爱花!362000,陈甘章!362000,吴建民!362000,蒋炜!362000,黄淑黎!362000,曾华彬!362000,宋炳坤!362000,李再华!362000,叶励!362000,吴淑玲;500名孕妇乙型肝炎病毒阳性母婴传播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年05期
11 周战修,宗艳丽,强君,刘家爱;孕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状态与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年01期
12 黄雅蓉,郭彩娇,黄国华;乙型肝炎病毒产前宫内传播[J];实用医学杂志;1995年09期
13 尚涛;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及预防[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年06期
14 苏雪松,郭凤婵;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对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4年12期
15 畅秀云,卫惠芳;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1995年05期
16 江建宁 ,丁若望;国产及进口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效果的研究[J];新医学;2003年07期
17 朱科伦,马佩球,范玉娴,张为民,程业伟,李健强,张朝琴,叶新民;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年02期
18 卢玲,罗宋,杜爱琪;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妊娠晚期被动免疫预防母婴传播的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年18期
19 毛锦江,梁志兰;胎儿宫内感染乙肝病毒的现状[J];华夏医学;2004年05期
20 孟翠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母婴传播随访[J];广州医药;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海霞;闫永平;徐德忠;李端;卢娟;;乙型肝炎病毒前C/C和前S/S基因异质性及其与宫内感染关系的初步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2 孙钦喜;陈秀岚;;产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产妇奶汁感染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3 韩国荣;赵伟;江红秀;王根菊;岳欣;王翠敏;阚乃颖;吴岷岷;;替比夫定对HBV高载量孕妇母婴阻断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刘寿荣;武静;翁慧斌;刘雁;曾艳梅;张素英;陈蓉;张忠东;孟娅妮;;HBV阳性孕妇DC-SIGN/DC-SIGNR基因多态性与宫内感染的关系研究[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陈倩;孙枫格;;宫内感染459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产科热点问题研讨会及第一届全国产科主任论坛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周世媛;闫英地;田先芝;牛成玲;曹慧莉;;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7 俞惠民;;宫内感染与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A];2009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围产医学热点问题”专题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8 刘艳秋;余世瑢;罗文;栾树清;李宇中;;弓形虫宫内感染与不良孕产史关系的探讨[A];第五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9 徐剑秋;俞纯芝;刘晓英;门可;;产前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研究[A];纪念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诞辰100周年——全国妇产科高级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1年
10 邓东锐;陈素华;熊锦文;王昕荣;刘海志;乔福元;凌霞珍;闻良珍;;豚鼠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对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A];全国围产医学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梅;细胞因子IL-6和IL-10在早产中合并绒毛膜羊膜炎中的相关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承海;宿主HLA多态性及病毒基因组异质性与HBV宫内传播关系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3 宋秀霞;Toll样受体3与HBV感染和HBV宫内感染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4 谢新宝;HBV前C区和C启动子区变异与宫内感染及产前阻断关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李淑珍;TLR3在人类胎盘HBV感染中作用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6 李莉平;胎盘因子在HIV-1经胎盘垂直传播中作用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7 郭燕;武汉市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措施及效果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徐志红;感染性早产中AP-1对趋化因子的调控及姜黄素抑制作用的探讨[D];四川大学;2006年
9 韩剑锋;中国河南等四省HIV阳性孕妇及其所生婴儿的耐药基因型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
10 王帅;HBV宫内传播机制的蛋白质组学和相关miRNA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培奋;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传播及免疫前后HBV S基因变化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2 杨淑丽;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及其胎儿组织和细胞HBV标志物检测及意义[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3 孟庆举;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的临床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4 李红;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乙肝携带孕妇疗效的评价[D];昆明医学院;2003年
5 常文辉;妊娠早期、中期胎盘及引产胎儿HBV感染状况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6 孟钊;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7 刘少华;孕妇乙肝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8 柴月荣;褪黑素对宫内感染胎鼠脑组织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0年
9 赵亚娴;褪黑素对细菌脂多糖导致的胎鼠宫内感染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10 林影;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1896位变异与HBV宫内感染的关系及胎盘细胞免疫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素华 熊锦文;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金叶败毒可防治宫内感染[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王雪飞 李水根;宫内感染可致早产儿脑瘫[N];健康报;2006年
3 雷志勇;生个健康宝宝 孕期检查不能少[N];健康报;2006年
4 武汉同济医学院 金慰鄂;优生杀手―――TORCH[N];大众卫生报;2005年
5 刘道安 王兴梅;孕前治疗可有效提高乙肝阻断成功率[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常祖光;孕妇洗澡有三忌[N];大众卫生报;2003年
7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产科硕士 马水根;为什么宝宝长不大[N];家庭医生报;2003年
8 孟庆普通讯员 程富川;产前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N];健康报;2007年
9 胡劲涛;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对宝宝的影响[N];家庭医生报;2008年
10 健康时报记者 李梅浠;三大癌症会传染[N];健康时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