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分析微稀土耐候钢中稀土元素的作用
【摘要】:正 据报道,2000年我国至少生产了64万t 稀土钢,其中相当大的比例是微稀土耐候钢,如武钢生产了32万t含稀土钢,其中有22万t 微稀土耐候钢。对于微稀土耐候钢,稀土元素的作用却需要分析和研究。
|
|
|
|
1 |
乐可襄,周兰聚,李杰;09CuPTiRe耐候钢冶炼技术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2 |
胡现槐;;耐候钢连铸保护渣研究成功[J];连铸;1995年01期 |
3 |
韩振东;辛建卿;李建民;;耐候钢连铸坯表面纵裂原因分析[J];山西冶金;2006年02期 |
4 |
张胜军,宋波,王碧燕,刘喜华;铁液中稀土(La、Ce、Y)或Al脱氧产物的尺寸和分布[J];钢铁研究学报;2002年04期 |
5 |
;本钢集装箱耐候钢填补一项空白达到先进水平[J];本钢技术;2000年07期 |
6 |
温德智;刘光穆;聂雨青;;SPA-H耐候钢带的开发[J];涟钢科技与管理;2003年06期 |
7 |
阮晓明;宝钢耐候钢连铸实践[J];钢铁;2001年02期 |
8 |
刘先同;王金平;周甫;;武钢BOF-CSP耐候钢的冶炼工艺探讨[J];武钢技术;2011年02期 |
9 |
张峰;吕学钧;王波;马志刚;张毅;李光强;;稀土处理无取向硅钢中夹杂物的控制[J];钢铁钒钛;2011年03期 |
10 |
;我国耐候钢生产前景广阔[J];武钢技术;1989年03期 |
11 |
;武钢成功开发铁路车辆用高耐蚀型耐候钢[J];冶金设备;2011年S1期 |
12 |
;武钢高强度耐候钢Q450NQR1达国际先进水平[J];武钢技术;2011年03期 |
13 |
朱诚意;谢军;柯昌明;李光强;宋宇;;钛微合金化高强度耐候钢成分设计及熔炼[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
14 |
罗扬;;武钢高强度耐候钢Q450NQR1达国际先进水平[J];上海金属;2011年04期 |
15 |
汪洪峰,郭振和,姜家和;耐候钢连铸工艺的改进[J];上海金属;2004年02期 |
16 |
王光迪;于春芬;;电炉轴承钢中的氧化物夹杂[J];特殊钢;1983年06期 |
17 |
刘新华,蔡开科,曾小平,王砚铭;超低头连铸板坯的夹杂物[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1年S1期 |
18 |
朱卫民;汪(?)强;;RH-KIP双重精炼工艺对钢中夹杂物的影响[J];上海金属;1993年05期 |
19 |
胡勤东,蔡开科;高拉速小方坯铸坯中夹杂物分析[J];山东冶金;2000年05期 |
20 |
徐世帅;谷春阳;郭晓波;钟莉莉;张洪峰;孙大庆;;高耐候集装箱用钢连铸连轧工艺实践[J];鞍钢技术;2006年02期 |
|